视频文字稿

返回首页 2020-06-03 20:02:15 👍赞 (0)

你好大家,我是马硕,投资科普公号“NOWIFI”主理人,我跟孟岩是老朋友了。今天受邀过来代班,回答大家的投资问题。

有个读者朋友很困惑:他说,经历了今年2月的大涨,又经历了3月份的震荡下跌,原本盈利的钱慢慢的又被“打”回去了。对于长期持有这件事开始产生了怀疑,到底是应该做短期波段,还是应该长期持有呢?

这类问题我叫它“过山车烦恼”。先有浮盈,后亏回去,就像是做了一趟过山车,到嘴的鸭子就这么飞了,这种竹篮打水一场空的感觉,其实跟直接亏钱差不多。

好多人一开始是接受长期投资的,但是坚持过一段时间后,收益就会遇到回吐,甚至是反而亏钱了,难免就出现“还不如做个短线”的想法。过山车烦恼也曾经困扰了我好多年。毫不夸张地说,这是成为一个成熟投资者必然会面对的一关。

我打算从两方面解决这个问题:第一,认识一种认知偏误;第二,明确一种投资定义。


1


认知偏误

人的大脑很复杂,我们平时经常会有一种错觉。这两句话你肯定熟悉:“我早知道会是这样!”或者“我早就说吧”。这其中大部分都是“后见之明”,很像事后诸葛亮,也可以叫马后炮偏误。

咱们复盘一下这个过程。

2月涨上去之后脑子里至少会有以下两个想法:可能会继续涨;可能会跌下来。这些想法是蹦出来的,并不是你主动的预测。它就好像是一辆车开过来,没有停下来,又开走了,就算一个闪念吧。

生活中类似的情景还有:早上出门时“今天可别下雨啊”;穿了一件白色T恤时“吃饭可别弄脏了”;看股市跌了很久时“差不多也该涨了吧”。你看这些,都是闪念。

我们的大脑是个多元政体,天然的会蹦出很多闪念,每天可以对几十家公司起意,感官每时每刻都会被海量信息和想法淹没。为了不让大脑崩溃,我们的大脑会删繁就简地处理信息,只保留一些方便我们记忆和理解的点,剩下的就靠之后的“脑补”。

当相关事件发生,大脑会重构信息,而人的天性又是追求自我肯定的,不知不觉中就制造出后见之明。也就是说,当事情结果出现后,大脑快速整合信息,会产生一个有利于自己的记忆,从而错觉产生了,“当初我说来的吧”。那几十家公司有两家涨上天了,然后就非常后悔没买,但其余几十家呢?大部分已经想不起来了吧,因为他们没有能够被重构。

所以,当今年3月股市跌下来了,大脑重塑信息,形成了“我本可以回避这个损失”的错觉,就会有一种“当初真应该卖出”的强烈情绪,甚至是一拍大腿:“我早就知道”。

哲学家齐克果说:生活是正着来活,却是倒着去理解。

我们通过后视镜观察世界总是很清晰,经常会觉得自己错过了很多机会,比如十年前的房价、几年前的比特币。但事实是,那些我们不知道的事儿,从一开始就不能称之为“机会”。

我很喜欢一个思想实验,请你服用。

有一所监狱关押着很多犯人。这天深夜,一个狱警突发奇想,在所有犯人都睡着的时候,拉断了电闸,牢门形同虚设,一推就开。然后在太阳升起之前,这个狱警又合上了电闸,一切如初。

请问,犯人们有没有错过逃跑的机会呢?——其实没有,犯人们都在睡觉,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件事。对于自己不知道的事,根本谈不上“机会”二字。事后,犯人们知道了这件事,其中就有一个拍大腿说“哎!我早就知道有这么一天!”。

那后见之明偏误怎么避免呢?我们只能小心提防,但不可能彻底回避,因为大脑“就是”这么工作的。

其实啊,这件事我们还可以直接进行逻辑分析。

你承受着整个3月的下跌,这本身就证明了你没有预测股市的能力,可是,现在反而认为自己以后没准“有能力”预测股市,这逻辑显然不通。正常应该这么想:我在2月底没有预测到3月会跌,我也不会在3月底,或者是以后某一个时间预测即将发生的股市行情。

上面是第一个角度,认识一种认知偏误;接下来,我们要直面这个问题:道理我都懂,但涨了又跌就是难受,怎么办呢?!


2


投资定义

叶子坏了,很可能是根子上出了问题,接下来的内容更重要。

我们获取财富只有两种手段:掠夺和创造。人类历史就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掠夺财富和创造财富的历史。

即便在当今如此文明的社会,掠夺也从未消失。有个著名段子说,“想知道赚大钱的办法吗?都写在刑法里了。”刑法里都是啥?基本都是掠夺的手段。这背后正是在说明掠夺为什么经久不衰,因为它来钱太快,太暴利,太诱人。

有法律在,正常人不会上街抢钱,但是有个地方,你可以合法地掠夺别人的财富。这个地方就是金融市场,我们在股市里赚钱,财富的来源其实也分为掠夺的和创造的。

那金融市场是如何区分两者呢?就是看是否为零和博弈,在零和博弈中,赚钱是赚别人的钱,整体社会财富并未增加,这种收益就是掠夺性的。

短线收益就是掠夺来的,因为短期股市不创造价值,你赚了就是有人亏了,也即为零和博弈,甚至考虑到交易的摩擦成本,买卖双方作为一个整体是负和博弈,这样的博弈环境中赚钱有多难已是不言自明。

掠夺性收益,我叫它市场收益,短线操作主要是为了获取这种收益;创造性收益,我叫它资产收益——资产本身产生的收益,就如同母鸡能下蛋,公司有利润,长期投资主要为了获得这种资产收益。

但是获得资产收益需要较长的时间,公司要盈利,甚至它盈利能增长,不可能在几个月甚至几周内显现出来吧。等不了,忍不了,以至于很多人都意识不到还有资产收益。

我把投资定义为:以获得资产收益为主要目的的行为是投资。如果你想做一个投资者,那不应该为市场收益的损失而难受。

2月的上涨,这种短期的收益是市场收益,市场收益只能当作是运气所得,因为扪心自问你是不知道2月会涨的。3月的下跌只是把之前的市场收益跌回去了,是运气回归均值而已。所以当买入后短期有了收益怎么办?要忘记它,就当没有。

那卖了行不行呢?赚到这些市场收益香不香呢?香,但是香水有毒。大脑这次被奖励了,下次还会依计行事,不是不报,日子未到。我认为,市场收益只能被动接受,但不能主动获取。一旦你希望主动获取市场收益,那距离倒霉可就不远了。


3


举个例子

为了方便理解,我举一个例子。

有个指标叫做市盈率,市盈率是公司市值除以公司过去一年盈利。用公式表达就是:市盈率=市值/盈利,把这个公式做一个变形,市值=市盈率x盈利。

我们假设市值是个二因素系统,两个影响因素就是市盈率和盈利,正好对应了市场收益和资产收益。当然了,公司盈利的一部分还可能分红,这里暂不考虑。

大家买股票,希望公司市值上涨。那怎么上涨呢?

先说市盈率,市盈率是市场属性。市盈率是以盈利为出发点来定价的角度,比如说这家公司过去一年赚了100块,公司市值是1000块,那就意味大家认为这家公司的价格是它盈利的10倍,而这种看法的改变可以很快很频繁,是一种人群构成的市场行为。

今天都去炒军工股,那这种公司的市盈率就会升高;明天觉得5G概念要火,军工股就熄火了,市盈率就下来了;都去炒5G概念了,那5G概念的公司市盈率就高了。这就是追题材热点赚钱,就是炒市盈率

市盈率的上升属于市场收益。我们说的“短期股市无法预测”指的是无法预测短期市盈率的涨跌。但是如果你的投资时间很长,那遇到整体股市市盈率上升的概率会明显增加,那俗称就是遇到牛市嘛。就好像无法预测明天是不是大晴天,但是未来30天里出现大晴天的概率就高多了。这是长期投资的一个原因:总会赶上牛市,这个原因大家都晓得。

再说第二个因素“盈利”。盈利是公司属性,是公司这种“资产”产生的,它属于资产收益。一家公司产生盈利,甚至盈利能增长,这都需要时间。相比市盈率的变化,盈利的产生和变化速度太慢了。但是只要你愿意等,资产收益的积累就是高度确定的。

怎么体现资产收益?把市盈率“按住”。如果市值的增长仅靠分红和盈利增长,那才是资产收益。又可以说:市盈率不变的收益,是资产收益。

当然,股票市场里的市盈率不可能“凝固”住。在真实生活中,是否存在只赚资产收益的股东呢?——有啊,而且是大把的!那些没上市的公司股东,他们几乎只能靠资产收益赚钱——那就是公司的利润。其实这才是投资最原始的样子。

理解上面的内容后,我总结出了长期投资的第一性原理:

1.长期投资,资产收益积累并增长的确定性极高。

2.长期投资,遇到市盈率大幅上升的可能性极高。

市值等式右侧的两个因素都因长期持有而变得对你有利,这两个确定性是长期持有的根本原因。

相反呢,短期投资呢?资产收益没有,纯靠蒙市场收益,不靠谱。所以我不建议你放弃长期持有,我不建议你做短期波段。

希望我的解释你能满意。

最后,感谢孟岩孟老师对我的信任,祝大家投资顺利,幸福安康。

若你有关于投资、商业、成长方面的困惑,欢迎通过点击公众号底部菜单栏「我想问」继续提问。若你的问题被选中,为表达感谢,我会将200元奖励给你,感谢你提出的好问题。

声明:该文章系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登载该文章目的为更广泛的传递市场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请及时联系我们 zhicx#qq.com ,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