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 2 月 5 日,有知有行又向前迈进了一小步——从「记账」开始「有行」。
说来有趣,我做过三个与投资有关的产品,都与「记账」两个字有关。但是,从产品满足的用户需求和情感共鸣而言,她们又是完全不同的。
今天的周报,就来讲讲这三个记账产品背后的故事和思考。看完这些,我想你会理解为什么我们选择从记账开始有行,以及这个工具是否可以帮助到你。
最近「基金」两个字频繁登上微博热搜,也难怪,2019 和 2020 年,公募基金连续两年获得了近 50% 的收益,成了现象级产品。
这番景象,不由得让我想起 13 年前 2007 年的牛市。虽然那时社交媒体还不够发达,但基金的热度恐怕比现在还要高。当时,直接通过互联网购买基金很不方便,大多数基民还需要在线下银行网点交易。即便这样,也出现过一天募集超 400 亿的盛况,还有因为排队限购而把银行柜台砸了的新闻,可见当年的基金有多火爆。
可以想象一下,在那样的大牛市里,如果你买了基金,基金净值每天蹭蹭地涨,你最迫切的需求是什么?很简单,看看自己买的基金赚了多少钱。
当时的情况是,基金公司每天晚上会发布最新的基金净值,但银行的客户端软件要到第二天上午才根据这些净值更新客户的资产。
这几个小时的时间差,就是我的第一个产品——「财帮子」背后的底层需求:用户在银行渠道购买基金后,可以在财帮子上记录基金份额。每天晚上,基金公司陆续公布最新的基金净值,我们则通过爬虫去抓取并自动更新用户的账户,这样大家就可以第一时间查看到自己的资产状况了。
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需求,支撑起了一个半年超过百万用户的产品。
在快速增长的背后,我也慢慢开始有些不安。这个需求到底合理吗?我们为什么要那么快去知道自己的资产?第一时间知道了这些资产对我们有哪些帮助?熊市用户还会来查看自己的资产吗?
我预料的没错。
没过多久,牛市结束了。财帮子的日均访问量掉到了牛市顶峰的 1/10 不到,原来大家每晚来刷 10 次资产,熊市开始后可能一周都不来一次了。毕竟,眼不见心不烦。
在牛市频繁查看资产背后的用户需求——「看看自己现在身价如何」,恐怕并不真的有用,它只是满足了我们的某些贪念而已。
2008 底,我自己做了一个程序,用来跟踪投资账户的投资收益。
这个程序背后的需求是,我想知道自己的投资水平怎么样。我曾经通过封闭式基金一年赚过 10 倍,也曾经在 2008 年损失过 40%,但这些都是短期的投资成绩,它们多少都和运气有关。如果拉长时间,我的投资水平如何呢?究竟自己是赚是赔,年化收益是超过了巴菲特,还是没跑过货币基金。
那个程序,就是我之前在这个投资实证中所用的且慢小账本的出处和原型。
10 多年间,不论在狂热的牛市还是黑暗的熊市,我坚持至少每周记录一次。记录的过程很简单,就是把不同渠道的账户资产汇总一下,再更新一下资金流入、流出的情况。然后用一个比较科学的指标来统计账户的投资收益。
我选择的指标是「年化收益」。
实际上,一项投资的收益,是通过时间获得的。1 年收益 20% 还是 3 年收获 20% 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也是无法直接比较的。年化收益,把当前收益——无论是 1 个月、3 个月、2 年等,折算成统一的年收益率。因此可以相对合理地用来比较两个投资产品的业绩。
举个例子,比如 3 个月收益 3%,简单折合成年化的话,就是 12%;3 年收益 120%,折合成年化的话,则是 30%。
你一定看出来了,时间越长,这个年化收益率越有意义。下面这张图,是我在 2013 年 1 月开始的几个账户最新的年化收益的截图。
比起上一次,我认为我们进步了。这个记账程序需求背后最大的好处,是在不停的逼问自己:股票、基金、那么多账户,我的总账户收益究竟是多少?哪些投资长期赚钱,哪些是在盲目的市场波动中浪费时间?我应该如何优化我的投资,从而让我的总账户收益更高?
但是,还不够。
在《有知有行·投资第一课》的第十二讲中,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我有一个好朋友,前段时间问了我投资上的问题。他 2020 年 3 月开始投资,当时买了消费和医药基金,赚了不少钱,之后觉得有些高估就卖出了。结果,在他卖出之后,两只基金又猛涨了一段时间。可想而知,他很是后悔,觉得自己卖错了。不过后来市场开始下跌了,于是他赶紧问我:现在是不是可以买回来了?
我坐下来,和他详细分析了一下他的情况,大概是这样的:
他一共有两套住房,按照市价来看大概值 1000 万人民币。除此之外,他还有 400 万放在银行买理财。而他用来买基金的,让自己每天焦虑不已,时而后悔、时而庆幸的资金是多少呢?是 50 万。
即使多赚个 20%,他的整体资产只增长不到 1%:
50 / 1450 × 20% = 0.7%
可是如果他所在城市的房产哪怕只下跌 10%,他的总家庭资产其实会受到更大的影响。
看完这个故事,你也可以想想自己的资产配置情况。股票市场的波动,放大了我们的情绪,但很可能我们折腾了半天,对家庭整体资产的影响根本微不足道。
摩根·侯塞尔(Morgan Housel)在《金钱心理学》中认为,一个投资者的长期投资业绩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投资者行为、资产配置、交易成本、选择股票或者基金等等。在这张图中,越靠下的部分影响越大,对我们最终的投资业绩也将起到更具决定性的作用。
有知有行的投资原则中有这样一项——「资产配置决定了绝大部分的收益」,其实也是在告诉我们,资产配置,是我们在做投资时最先要考虑的问题。
事实上,它所影响的远不止是投资收益。
投资,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我们表面上在追逐金钱,在这背后,我们追逐的其实是金钱所带来的选择权与安定感。
记账,表面上记录的是资产,而我们真正通过记账在做的,是梳理清楚自己的资产账户,归拢好自己散落在各个投资平台的钱,确定自己的投资目标,并按照这个目标来规划自己的资产配置。
当我们清楚我们现在在哪里,也知道可以按照自己的规划,慢慢达到远处那个目标,我们才能真的放下焦虑,把更多的时间用到学习和生活上,也才能真的寻找到内心的宁静。
这就是我们第三次选择「记账」背后的思考:通过记账,以及对自己的资产账户的梳理,做好资产配置。这种对生活的掌控感,比起一笔投资、或者某个账户的年化收益,要重要得多。
当然,有知有行目前的记账功能还只是第一个版本,她还比较简单,我们未来会沿着这个目标不断演进。
以上这些,就是有关「记账」和我的三个故事。
从「查看资产」,到「年化收益」,再到「资产配置」,「记账」两个字背后所承载的理念一直在进化。
我很喜欢一句话:
We shape our tools and, thereafter, our tools shape us.
这也是我很喜欢做产品的原因。
我们用自己的理念打造自己的产品,而这个产品,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使用这个产品的我们。
这是 2021 年春节前的最后一期周报,我很开心地把我们最新的思考和作品呈现给你,也期待你继续和我们一起探索这趟美好而奇妙的旅程。
新年快乐~
2 月 1 日:跟随黑板报,买入 50,000 元南方中证500ETF联接A
实盘投资周报第 173 期,最新的资产是 7,162,082.67,基金净值是 1.3964,本周增长 0.54%。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记录不代表任何推荐之用,仅作为自己的长期投资验证。投资者应保持独立思考。
声明:该文章系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登载该文章目的为更广泛的传递市场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请及时联系我们 zhicx#qq.com ,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