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来到了冥想话题的最后一篇 ~ (咦,为什么要说「终于」?)
开始今天的话题之前,我还是要再啰嗦地回答一个问题:
「冥想是让我们放弃奋斗,变得佛系吗?」
「胸怀壮志与内心平静之间,真的能找到平衡吗?」
这个问题我写过多遍,但依然是被提问最多的。再来一遍:
冥想不是让我们变得佛系,而是让我们变得敏锐、变得专注、变得洒脱、变得快乐。
奋斗和冥想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胸怀壮志与内心平静之间,也能找到平衡。这里面的关键点就在于:「不要执着于结果」。
我也想今天出门不要遇上堵车,
我也想每篇文章都拥有十万加的阅读量,
我也想重新出发创业一路顺利、不走弯路,
我也想在投资中的每一笔操作都能赚钱 ...
但是,本质上,我们对这些事物的掌控力是非常有限的。
奋斗当然无可厚非,但只要我们能够意识到这个世界的复杂,能够意识到很多事情并不受我们的控制,我们就可以不再试图掌控一切,也可以忽略脑海中那些纠结、焦虑、悔恨、怀疑以及自我否定和指责的嗡嗡声,就可以真正地专注在我们能改变的事情和每一个当下上。
既全情投入地去奋斗和生活,又可以洒脱的面对结果。如果失败,就爬起来,掸掸身上的泥土,擦干汗水和泪水,重新再来。这种状态,就是我在《投资实证 #91 - 超越胜负的成功》中说过的:
当我在任何时刻从我所做的任何事情中抽身出来,我可以说,我极其专注并且倾尽全力。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专注了、我学习了、我尽了最大努力。
好,回到今天的话题 —— 如何实践。这个话题由若干张清单组成,包括书单、文章列表以及实践清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先来推荐几本与冥想有关的书。
"Why Buddhism Is True"
《一个冥想者的觉知书》
《十分钟冥想》
《幸福的方法》
《当下的力量》
《正见》
《写出我心》
1)"Why Buddhism Is True"
这本书在我的文章里出现过多次。作者罗伯特·赖特(Robert Wright)是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他从前沿的演化心理学的角度阐述了冥想的原理。无论是投资还是冥想,我一直认为「有知才能有行」,只有了解了原理,才能更好地实践。
不过,这本书没有中文版,如果你英文还不错,强烈推荐。
2)《一个冥想者的觉知书》
在美国,冥想已经成为继瑜伽之后新的健康潮流。线上 App 中,最有名的有三个:"Ten Percent Happier","Headspace" 和 "Calm"。
《一个冥想者的觉知书》的作者丹·哈里斯(Dan Harris)是 "Ten Percent Happier" 的创始人,同时也是美国著名的新闻网 ABC 的金牌主播。在这本书中,他真诚地讲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也吐露了自己心灵修炼的过程。看完这本书,你会明白为什么一个在美国家喻户晓的王牌主持人会对冥想感兴趣,甚至会创办 "Ten Percent Happier" 这家公司。
3)《十分钟冥想》
《十分钟冥想》的作者是 "Headspace" 的创始人安迪·普迪科姆(Andy Puddicombe)。与丹·哈里斯不同,安迪冥想的时间更长,经历也更加丰富。他 20 岁就从大学辍学来到东方学习冥想,一度皈依了佛教,最后还俗返回英国。出世又入世,他根据自己对冥想的深刻理解,创办了 Headspace。
在这本书中,他从各个角度讲述了自己理解的冥想,也给出了非常具体的练习方案。比尔·盖茨在 2020 年夏季书单中说,是这本书让他开始了冥想。
4)《幸福的方法》
这本书的作者泰勒·本-沙哈尔(Tal Ben-Shahar)是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10 多年前,他在哈佛大学开设的《哈佛幸福课》风靡一时。
沙哈尔博士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积极心理学」,其实我想说,积极心理学和冥想以及佛学的很多观点是一致的,大道相通。
引用一句书中对幸福的定义,你看,是不是和我上面说的一样。
真正能够持续的幸福感,需要我们为了一个有意义的目标快乐地努力与奋斗。幸福不是拼命爬到山顶,也不是在山下漫无目的地游逛,幸福是向山顶努力攀登过程中的种种经历和感受。
5)《当下的力量》
埃克哈特·托利(Eckhart Tolle)的大作,整本书其实都围绕这一句话来论证和展开:不要让当下沦为追求遥远目标的手段和垫脚石。
很多人批评这本书窃取了佛教的思想,我还是想说那句话:大道相通。
6)《正见》
这本书的作者是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是一本讲佛教的书。2008 年,我第一次读到它,之后的 10 多年里面又反复读过很多遍。
其实我第一次读的时候几乎完全没有读懂,但我想我与冥想的最初缘分,是那时种下的。
7)《写出我心》
《写出我心》的作者是娜塔莉·戈德堡(Natalie Goldberg),她是一位诗人、作家,也是一位资深的冥想修习者。
推荐这本书,是因为她给了我们另外一个视角,来看看冥想对我们日常生活可以带来哪些变化和帮助。我写过这篇文章的读后感,感兴趣的话你可以先读一下 - 《写出我心》。
看到我列了这么多书,你是不是紧张了呢?如果你只是想尝试了解一下,看看感不感兴趣,只想从中选一本的话,那我推荐《十分钟冥想》。这本书既有原理也有实践,可以一边阅读一边体验。
冥想的方式有很多种,大多数方法都是让人保持专注、放松、警醒,其中的本质是:让意识保持在当下。
无论哪种方式,我们都需要找到一个锚(Anchor),一个让内心可以专注在上面的东西,比如凝视某个东西、倾听某种声音等等。有的冥想流派比如超越冥想,会一遍遍地吟唱某些特定的字眼(Mantra),这些特定的字眼(比如 "OM" ...)通常没有意义,只是为了让你的意识专注在上面。在日常练习中,最常用和方便的锚是「呼吸」。
接下来我就来介绍一种适合大多数人的日常练习,它来自《十分钟冥想》,也是很多冥想教程推荐的方式。
找到一个不容易被打扰的时间和空间,坐下来,放松、专注;
用闹钟或者其它的定时器定好 10 分钟(或更长)的提醒,这样你就不会在冥想的过程中不停的想还有多久结束;
闭上眼睛,关闭视觉触点,安静的空间关闭了听觉触点;
花 5 分钟的时间让自己安静下来:深呼吸 5 ~ 10 次,仔细体会自己的坐姿,体会身体的感觉,体会和椅子的接触 ...
在这个过程中,你一定会时不时冒出各种想法,甚至被某个想法带走了很长时间才意识到。没关系,不要自责,也不要试图去阻止他,把注意力拉回呼吸上、拉回对身体的感觉上,让这些思绪「穿过你」;
专注于呼吸。如果你觉得需要,也可以在一呼一吸时对呼吸进行计数:比如呼气的时候数 1,吸气的时候数 2,数到 10 之后再回到 1 。在这个过程中你依然会频频走神,要么想到明天的大盘而忘记了数数,要么是自动驾驶模式一路数到 100 了 ... 这都很正常,意识到走神的过程就是锻炼的过程,重新开始就好了;
随着冥想练习的深入,你可以增加难度。当念头和情绪出现在脑海中的时候,不要忙着拉回到呼吸,而是去观察它,不让自己陷入到情绪里面:比如反复纠结「他为什么这么对我?」、「我是不是有什么做的不对的地方?」、「如果事情没有进展我未来该怎么办?」 ... 不要让自己陷入到这些念头和情绪中。回想一下上周的内容(链接),我们是「机器人」,这些念头和情绪是我们的本能和外界的信息所自动引发的,观察它们。事实上,当你不被裹挟其中反复琢磨的时候,这些情绪就开始慢慢消退了;
时间到,慢慢睁开眼睛,让自己回到真实世界。
就是这么简单。
篇幅所限,无法展开太多,但这些已经足够让你开始了。如果你希望了解更多,《十分钟冥想》里有更详细的指导。
再来回答一些常见问题。
在开始这部分的内容之前,我想推荐你重新阅读一下上周的文章 —— 《我与冥想(三):冥想的科学原理》,明白了冥想的内在原理,才能更好地理解这些具体的答案。
1)什么时间冥想?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因人而异。
回忆一下上周的文章—— 你需要觉知并打破「信息 -> 思绪 -> 情绪 -> 感受 -> 行为」的影响链条,所以应该尽可能关闭自己与外界的触点。
因此,你需要找一个其它人不会影响到你的时间,通常是清晨和深夜。如果起得来的话,清晨是更好的选择,因为深夜容易犯困。
2)在什么地方冥想?
道理同上,选择一个别人无法打扰到你的地方。
3)采用什么姿势?
坐姿和睡姿都是可以的,但我会更推荐坐姿。
这里的关键是你需要在「放松」(Relax)和「警醒」(Alert)之间寻找到一个平衡。如果躺着,你很难专注,很可能很快就迷迷糊糊地睡着了。
4)我已经很忙了,没有时间冥想怎么办?
我想说的是,大多数人的大多数时间,都处在「身在心不在」的状态。你需要从这样的状态中抽身出来。
每天挤出 10 分钟或者更多的时间来冥想,可以帮助你更好的在其它时间做到「身心俱在」,高质量地去工作和生活。
5)课程和训练营有帮助吗?
这可能不是一个很负责任的建议,我不建议初学者去参加那些线下的训练营。
这些课程大多收费昂贵,而且质量很难分辨。
当然,在这些训练营,你一定会感受到某种「开悟」。原因是,你的大多数触点被关闭了。禁用手机、整日闭目或行走冥想、安静的环境,这些把你从日常生活里狂轰滥炸的信息中隔离了出来,思绪、情绪一定会减少很多。
但这些短时的峰值体验对你的帮助并不大,引用 Headspace 创始人安迪·普迪科姆的话来说:「最好是把觉醒视为一滴滴流入水桶的水滴,而不是把它视为会立刻转变人生的雷霆」。
对于初学者,我建议先通过读书和日常练习的方式慢慢把冥想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等到具有了一定的经验和辨别能力,再根据自己的需要去选择课程和训练营来深入练习。
6)我冥想的时候思绪很多怎么办?
很正常,意识到这些思绪并且拉回来的过程,就是冥想的一部分。随着练习的深入,你会更早地觉知到走神,走神的次数和时间也会降低很多。但是,这需要长时间的积累。
7)我最近冥想的效果不如前一段好,是不是要停下来?
和健身、读书一样,这个过程中最需要的是长时间的积累。短时间走神次数的多少其实并不重要。
接下来我想提醒大家一个常见的误区。
在刚开始冥想练习的过程中,不要抱有过分的期待。我经常拿健身来类比:健身让我们身体的某些肌肉变得强壮,而冥想是对心灵的锻炼,它会让我们的大脑变得更加平静和敏锐。
但这需要时间。
如果你一心想寻找开悟的体验,或者特别想尽快的取得进展,通常会导致用力过猛。一方面,这会让你在日常练习过程中太过期待,反而不断引发验证或自我怀疑的念头和情绪;另一方面,也会导致由于看不到短期的效果,从而中途放弃。
在日常练习中,你一定会感受到平静。
事实上,当你专注于任何事物的时候,你都会感受到内心的安定。即便你之前还非常焦虑,但是一旦专注于自己喜欢的某个事情,一旦全身心地沉浸在心流里,你都会感受到安宁和快乐。
在日常生活中,你也可以找到这样的例子。
我有一个伙伴热爱做饭,他说他喜欢把自己关在厨房里几个小时的感觉。在这几个小时里,他是把自己的意识放在了做饭这件事情上,能体会到那种心流的感觉。
我还有伙伴会每天练字,练字的过程也是冥想的过程。把注意力集中在在一撇一捺,放在每一个下笔的感受上,这和专注在呼吸上的道理是一样的。
我很喜欢到电影院看电影,原因是因为在看电影的 1 ~ 2 个小时里,我可以放下手机和其它干扰,把自己专注在导演营造的世界里,这段沉浸的时间让我感到平静和快乐。
但实际上,随着现代社会节奏的加快和移动互联网的高度发达,我们越来越难的找到这样的时间。吃饭、开会、走路、甚至开车的过程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刷着手机 ...
我想说的是,除了冥想,你有更多的机会在日常生活中感受正念的生活方式。正念生活的真正意义在于将你的全部注意力集中在你任何时候做的任何事情上。放下手机,主动关闭信息源,减少碎片化的时间,专注在每一个当下。
吃饭的时候吃饭,睡觉的时候睡觉,刷牙的时候刷牙,走路的时候走路,读书的时候读书,工作的时候工作,看盘的时候看盘 ...
如果你经常读我的文章,你一定会感受到字里行间中有很多有关「冥想」、「觉知」、「由内向外」的内容。我做了一个整理,把我写过的和冥想关联比较大的内容按照时间线列了下来。
投资实证 #74 - 刺激与回应之间存在一段距离,成长和幸福的关键就在那里
投资实证 #76 - Inside Out & Be aware,人生中最重要的两个认知
当然,还有这篇。
总结完这些,还是挺感慨的。我想我做到了「我手写我心」。
我很少去关注热门话题,也对写出爆文没有期待。相反,我喜欢把我内心的东西表达出来。
我希望我写下的文字是真诚的,是独一无二的,是可以穿越时间的。
再回看这些文字,我很难说它们到底是有关冥想、创业还是投资。事实上,我只是把一路的经历和真实想法记录了下来。
而在这一路学习和成长的旅程中,除了收获更好的自己,我们也收获了这些文字、曾经的且慢,以及我和我的伙伴们正在打造的新产品。
6月19日:跟随 Earl二八轮动的最新调仓(转换至中证 500)
实盘投资周报第 140 期,最新的资产是 6,008,142.34,基金净值是 1.1714,本周增长 4.56%。
最后附上最新的且慢截图(2020 年 6 月 19 日)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记录不代表任何推荐之用,仅作为自己的长期投资验证。投资者应保持独立思考。
声明:该文章系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登载该文章目的为更广泛的传递市场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请及时联系我们 zhicx#qq.com ,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