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ginner's Mind

返回首页 孟岩 孟岩 2021-03-14 20:09:23 👍赞 (0)

题图:棕尾虹稚  | 摄影:熊璋

上周文章的最后,我写到了自己和比特币的小故事,引出了很多自带 的留言。

看得出,大家都很开心。

毕竟,好像挺懂投资的孟岩也有这样的时候,那我们错过的那些投资机会,也就不算什么了。

只有一个读者问到了最关键的问题:从 2011 年之后的几年里,你为什么没有研究比特币呢?如果持续研究的话,要么看懂了,要么认为是骗局。你的结论呢?

答案是:我没有再花时间去研究比特币,甚至在我身边有非常懂比特币的朋友的时候,我在和他们的聊天中也会选择性地回避或者用自我的一套逻辑来拒绝这些信息,比如芒格和盖茨也不看好比特币。

当然,这只是表面,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呢?

很简单,我可是 2011 年中国最早能够接触到比特币的一波人,那时候比特币多少钱?

你让我从现在 100 美元,1000 美元,3000 美元,1 万美元,哦、不,已经 50000 美元了,再开始研究?开什么玩笑。

……

 

1

 

乔布斯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推荐了两本书:《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和《禅者的初心》。

这两本书,我每年都会重新翻一下。

《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直到现在我依然没有读出乔帮主为何如此推崇,甚至会作为他葬礼中送给参礼者的礼物。书中那些身首异处、日行千里的故事,对我来说还是太过灵异了。

我安慰自己,应该是我还太年轻,还没有足够的背景知识和阅历,去获得他的感受。

今年重看铃木俊隆的《禅者的初心》,倒是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这本书的英文名是 Zen's Mind,或者 Beginner's Mind。

我非常喜欢这个名字,我们在平时语境里谈到「初心」时,更多是说情怀、价值观,这里说的「初心」是指初学者心态,对应的英文就是 Beginner's Mind。

铃木俊隆做了一个非常直观的比喻,当我们是一个刚刚落地的婴孩时,我们对这个世界是完全好奇和开放的,我们的动作也是均衡自然的。

但当我们慢慢学习了更多知识,就升起了分别心,开始饱受各种知识和习惯的羁绊。我们无法再像一个初学者那样,随时准备好去接受、去怀疑、去对所有可能性敞开。

初学者的内心充满各种可能性,而一个学习了很多知识的人的心,却没有多少可能性。

显然,不管比特币是不是有价值,我已经失去了我的「初学者心态」。

 

2

 

前一段我写了一篇周报——《这篇文章,很贵》,总结了我们学习知识的过程:我们不是在凭空学习新知识,而是会根据我们大脑中已有的知识,来解释我们读到的新东西。这会加快我们学习的过程,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记忆。

一方面,这会带来很大的好处,因为这些背景信息会帮助我们理解那些新的信息和知识,并且构成知识的复利。但另一方面,如果新知识和背景知识差别过大,也会给我们造成困扰。漫长的进化过程,会让我们的人脑本能地抵御这些冲突。

我现在还能记着,在iPhone 刚出来的时候,身边有不少朋友在面对这次互联网移动化的巨大浪潮时,所做出的完全不同的反应。

有人会第一时间去看 Apple 的开发者社区资料、学习 Object C 编程,也有一些人对这项新技术冷嘲热讽、拒不接受;有人每天查看 Apple Store 榜单、看看出来了什么新应用,也有人坚持认为 App 的形式只是昙花一现,HTML 才是最终解决方案(事实上,就连 Facebook 都花了很久才去做原生的 iOS 应用)。

这样的例子,身边简直太多了。有的人对一切好奇,每天都在进化、迭代甚至推翻昨天的自己,每次和他们聊天都会感到深深的震撼;也有人像倒满的茶杯,聊天的时候根本不管你在说什么,只想把自己想说的说出来,对于新知识更是本能的排斥。

他们为什么会对同样的信息,做出完全不同的反应呢?如果说好奇心是每个人天生都具有的,为什么慢慢的,它会从我们身上消失呢?

其实我到现在也没有答案。

 

3

 

最近在和我的伙伴们一起讨论产品,我们也提到了 Beginner's Mind 这个词。对于我和我的很多伙伴而言,我们早已度过了最初学习投资的时期。但是,我们目前以及未来的主要用户,其实都还在初学投资和刚接触投资的阶段。

如果我们没有 Beginner's Mind,不能去真切地体验到这些用户身上真实的困惑和问题,而是按照我们自己的理解臆想功能,产品就会出问题。

腾讯最大的产品经理 Pony 曾经说过一句话,做产品要具备「一秒变小白」的能力。但这句话说说容易,做起来好难。

某个角度来说,我们只是根据外界信息做出反应的「机器」,不同的是,我们每个人的「决策中枢」是不一样的。而这是由我们的基因,以及过去的经历、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做过的事、爱过的人、受过的伤,所塑造而成的。

打个比方,这就好像电影《黑客帝国》中的 Matrix,「我」和其它人出生的时候都是一样的,是不同的信息和经历把我们变成了各自当下的样子,而这个样子又进一步决定了我们回应世界的方式。

一秒变小白,如果我们没有经历过他的人生,同样的信息,我们根本无法感受刺激在他身上的感受,又如何去一秒变成他呢?

今年初,我读了星巴克的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的第三本自传《从头开始》,书中有一段舒尔茨对他父亲的描写让我非常动容。

 

你没有经历过他的生活,就很难理解他的很多反应。

 

4

 

前两天在看《俞军产品方法论》,张一鸣给这本书所做的序中的一段话,意外给了我答案和发现。

他认为,同理心是两个过程,首先对自我的感受敏感,之后通过自我体验来理解他人。

我们不可能一秒变成小白,但我们可以通过对自我的敏感体验,来理解其他人。

我也有过想学投资但不知该如何入门的时刻,我也曾经在 6000 点因为贪婪买过基金,我也经历过 1 年内从 6000 点跌到 1600 点的恐惧,我还能依稀记得在经过漫长时间的学习后顿悟的那一瞬间……

这些深刻的自我体验,才能帮助我们去理解其他人。

写到这儿我突然明白了张小龙在微信公开课上所说的,对于产品经理来说,经历很重要。这些自我经历所带来的感受,是任何其它方式都无法替代的。

在《俞军产品方法论》中,俞军也提到他让滴滴的产品经理去一线体验顺风车、专车、快车。他说,如果你每天上班都做专车,你怎么可能做好「快车」或者「顺风车」的产品体验呢?

 

5

 

昨晚在看李小龙的《生活的艺术家》,刚好里面也有一段有关「初学者心态」的描述:

就功夫本身来看,真正的初学者根本不知道怎么防御、拦截和攻击,更不知道怎么理解自我。当有敌人攻击时,他会本能地去抵抗,因为他只会这么做。但是,一旦他开始接受训练,他就会知道如何防御和攻击,该在哪里用心,以及该在哪里运用其他的技巧——这会让他的思维在某些时刻停顿一下。因此,每当他企图攻击对手时,他都会感到某些异常的阻碍(因为他失去了最初天真无邪和自由自在的心态)。


但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他的技艺越发精湛,他身体的反应以及掌握技巧的方法就会越来越接近“无心”的状态,他会再一次回到他习武之初一无所知的心态。起点和终点互为邻居。在练习乐谱时,你可以从最低音唱到最高音,但此时人们会发现,最高音就在最低音的附近。

在我们的印象中,李小龙是一个演员和武术家。其实,他真正的兴趣在哲学。这本书收录了他很多文章,都是他对哲学和自我的思考。

我之前写过一篇周报——《内在游戏》,里面引用了篮球禅师菲尔·杰克逊的话。他说篮球像一段复杂的舞蹈,需要将球员的注意力以光速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如果想要表现突出,你必须保持大脑清醒,全神贯注于场上每个人的行动。其中的秘诀是,不要思考,让平时训练的状态,自然地根据场上的状况流淌出来。

篮球巨星科比则说:打开自己的身体,让比赛走进来。

你看,无论是李小龙、杰克逊还是科比,他们所说的,其实是 Beginner's Mind 的另一面,让自己能够回到一个初学者的状态,不受任何情绪所扰,淋漓尽致、自然而然地把自己的状态洒出来。

 

6

 

产品、投资、篮球、武术、创业,包括我们所做的任何工作,都是「由艺入道」的过程。如果我们去看看各行业做到顶尖的人所说的话,会发现有很多相似的东西。原因很简单,如果他们做得足够好,走得足够深,他们会看到统治这个世界的一些道理,而那些道理是普世的。

回归初心(Beginner's Mind),回到我们的起点,也许就是这样一个我们终其一生都在修炼自己达到的状态。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打开自己,去获得知识、了解这个世界;

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他人的感受,不随意评判,也不顾影自怜;

它可以帮助我们在每一刻保持专注和平静,克服脑海中那些本不存在的恐惧和焦虑,做好自己。


本周操作


最新净值

实盘投资周报第 178 期,最新的资产是 7,099,859.31,基金净值是 1.3842,本周增长 -0.85%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记录不代表任何推荐之用,仅作为自己的长期投资验证。投资者应保持独立思考。

声明:该文章系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登载该文章目的为更广泛的传递市场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请及时联系我们 zhicx#qq.com ,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