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与体验

返回首页 孟岩 孟岩 2021-03-20 19:12:56 👍赞 (0)

题图:西湖夕照  | 摄影:胡伟

很久前看过一个姜文的采访,关于什么是好的台词,他讲了一个故事:

一条河在中间,

河这边来了一个聋子,

河那边也来了一个聋子,

两个老头,其中一个扛着一个竿子。

这边的聋子就冲着他喊:怎么着,钓鱼去啊?

另一个老头听不见,但心想,我不能让他觉得我耳聋。

所以他说:不是,我钓鱼去。

这边问的老头当然也没听到,他心想我可不能让他觉得我听不见,

结果回了一句:我以为你钓鱼去呢。

隔着一条河,一共三句台词,都是钓鱼:

「怎么着,钓鱼去啊?]

「不是,我钓鱼去。」

「嗨,我还以为你钓鱼去呢!」

但就是这三句话,把两个老头的内心那种否定、掩饰、纠结的状态,活生生地摆在了观众面前。

姜文说,这感觉太棒了,他一辈子都在寻找这样的台词。

 

1

 

不止是文字,包括音乐、绘画、诗词、甚至产品,其实都是用来感受的。

创作者通过对自己或是他人生活的深挖,当挖到最深处,就会找到人类骨子里面一些共通的情绪。

就像前面那两个老头,透过三句台词看到的掩饰、紧张、难为情,也正是我们自己的情感。

前两天,我的一个朋友在播客里朗诵了一首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是我很喜欢的一首词,虽然我小时候背的滚瓜烂熟,但也只是会背。真正喜欢上它,却是接近不惑之年。

苏轼在写这首词的时候,刚经历了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过了几年非常清苦的日子。而之前的大起大落,也让他尝尽了各种人生滋味。

我们喜欢这首词,是因为苏轼写自己写得足够深,以至于写到了我们心里。人生在世,哪有一帆风顺,而谁又能免得了受委屈、不被理解、怀才不遇,他在「矫情」的时候写,我们在「矫情」的时候,也会读得热泪盈眶。

一篇好文章,是由文字本身,和读者透过文字的想象,所共同组成的。

 

2

 

今年初我看了一本书《解密 Instagram》。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彭博社的记者,他用纪实的方式讲述了 Instagram 创业的过程,以及被 Facebook 收购后,创始人 Kevin Systrom 和 Facebook 的老大 Mark Zuckerberg 「相爱相杀」的故事。

Kevin Systrom 和 Mark Zuckerberg 对产品的看法完全不同。Mark 更看重数据,甚至只关心数据,至于产品和数据背后的用户,和虚拟世界的字节没有什么两样,都是产生商业利润的一些数字。

Kevin Systrom 则认为产品是用户生活的一部分。Instagram 让人们可以透过其他人的视角去观察生活,也可以展示更多面的自己,这种产品背后的感受才是更重要的。

两个人对待产品完全不同的观点,造成了无数冲突。大的比如「为什么 Instagram 不能增加转发按钮」、「为什么 Instagram 的人均广告创收只是 Facebook 的 1/3」,小的比如 「为什么 Instagram 要花这么多精力去做各个城市的线下活动 InstaMeet」、「Instagram 的广告尺寸和像素能不能放宽要求」……

拿「转发按钮」来举个例子。这个功能对于现在的社交软件,实在是太平常了,包括我们平时用的微信、微博以及其它产品,「转发」到处可见。

Zuckerberg 认为 Instagram 也应该增加一个转发按钮,这样能极大的提升产品里内容和用户的活跃数据。Kevin Systrom 则坚决不同意,他坚持认为人们在 Instagram 里分享的是照片,把别人的艺术创作和生活经历,用自己的名字转发出去,这不是用户期待的感受。

他对 Zuckerberg 说:转发按钮,会毁掉你关注某人时所产生的期待。你之所以关注别人,是因为你想要看到他们所看到的、所经历的和所创造的,而不是任何其他人的。

这种感觉和 Facebook 是完全不同的。

书中的另一个例子来自 Facebook 的竞争对手—— Snapchat(阅后即焚)。当 Zuckerberg 开出的天价收购要约被 Snapchat 的创始人拒绝后,他在内部启动了多个项目,像素级地拷贝 Snapchat,并用 Facebook 自己的流量灌给这些产品来启动。

但最终,这些模仿品都失败了。

Facebook 可以复制 Snapchat 的界面,却无法复制它的酷劲儿,更无法复制 Snapchat 带给用户的感受。

Facebook 可以用流量引发数百万用户的注意力,但最终还需要靠产品的质量和感受,来留下用户。

 

3

 

我曾经很喜欢网易云音乐这个产品,特别喜欢看每首歌背后的用户评论。

在《幕后产品》这本书中,网易云音乐的产品经理王诗沐曾经写过这个功能背后的思考:

现在中国年轻人的内心深处越来越孤独(这是长期竞争压力大的产物)。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但距离生活富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朋友圈中大家都信仰财务自由,但大部分人没有明确的目标并为之奋斗;每一年似乎自己的生活与之前的并没有什么两样,大家不满足,却又不知道这种不满足从何而来。一切似乎都处于焦虑的状态。焦虑与孤独感正是如今快节奏生活下年轻人的写照(尤其是在中国的一二线城市),现实生活中的不如人意,让用户越发地渴望获得情感共鸣。


文字和音乐恰好就是连接共鸣与记忆碎片的好方式,两者都能使人展开想象,而网易云音乐的评论区正是让用户产生共鸣的地方。一首打动人心的歌曲聚集起了产生共鸣的人,其中腹有诗书的佼佼者写下的评论更让广泛的用户群产生了更强烈的情感共鸣。评论带来的价值超出了文字本身,真正发挥了慰藉人心的力量。

无论是虚拟世界的 Instagram,Snapchat,网易云音乐,

还是现实世界的星巴克,苹果,以及现在的中国李宁,

一个好的产品,是由产品本身,和用户使用产品过程中所获得的感受,所共同组成的。

 

4

 

回到今天的主题,投资也是如此。

一只基金,或者一个策略,表面看到的是收益,在我们持有的过程中,获得的则是体验。

这里的体验有两层:

第一层,因为市场有波动,在持有的过程中,基金经理或是组合的主理人,不断把背后的投资理念和应对波动的方式传递给投资者。只有投资者理解、认可、信任了,他才能拿得住,也才能将产品的收益,变成自己的账户的收益;

第二层,也是更重要的,是心灵层面的体验。基金背后的基金经理,组合背后的主理人,以及一个投资产品背后的团队,他们是什么样的人?他们在追求什么?

投资是认知的变现,他们在追求什么,他们的价值观是什么样的,他们每天在说什么,他们是怎么做的,他们的产品是怎样和用户交互的……这些体验会在投资者持有的过程中直达心灵,让他们觉得与自己的身份和价值观相符。

「涨跌都舒服」、「不预测、只应对」背后的平静、笃定与豁达,

「不断进化」、「投资成功,是我们变成一个更好的人之后自然的结果」背后的自我探寻和向内求,

就是长赢也好,有知有行也好,背后更重要的体验。

 

5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由客观世界和人的主观感受所组成的。

我们平时能看到的,是桌子、电脑、产品、文章、投资策略等客观存在的东西,背后更重要的,是人们在和它们交互过程中的所获得的看不见东西:产品背后的感受,文字背后的想象,投资背后的欲望和自我追求……

一篇好文章,是由文字本身,和读者透过文字的想象,所共同组成的;

一个好的产品,是由产品本身,和用户使用产品过程中所获得的感受,所共同组成的;

一个好的投资策略,是由策略本身,和用户持有过程中自身的变化和成长,所共同组成的。


本周操作


最新净值

实盘投资周报第 179 期,最新的资产是 7,048,047.73,基金净值是 1.3741,本周增长 -0.73%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记录不代表任何推荐之用,仅作为自己的长期投资验证。投资者应保持独立思考。

声明:该文章系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登载该文章目的为更广泛的传递市场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请及时联系我们 zhicx#qq.com ,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