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和朋友们聊天的过程中,大家经常会问到几个问题:
我学习投资几年了,似乎学到了一些东西,但一下场投资就不行了,怎么回事儿?
你写过《如何建立一套自己的投资系统?》,我该怎么开始去建立呢?
我看了很多书,每天也追着很多公众号在看,但感觉像在一棵树上收集了很多树叶,但不知道树干在哪里,也不知道这棵树究竟有多大。我该怎么办?
这些问题很有共性,我也隐约有些答案。从 2002 年接触投资,到 2004 年开始学习,我学习投资有 10 多年的时间,最近也一直在思考这一路的经历和心得。
我觉得学习投资和学习很多其它技能并不一样,不是看几本书、网上听几门课、看一些公众号文章就能学到的。它有很多特殊的地方。我今天就把这些思考记录下来。这可能和你平时所听到的「投资者教育」不太一样,但确实是我的真实感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根据价值观寻找投资信仰
谨慎选择信息源
找到「树干」和「元知识」
有知、有行,知行合一
时间 & 顿悟
哲学
2017 年,我曾在这个投资实证的最早的两篇文章中提到过这个问题。
2017 年 10 月,第三篇实证,我写到:
从美国股市的历史归因来看,“价值因子” 是最显著的因子,同时我更偏爱价值投资也是因为他和我的性格比较Match。我喜欢走别人不走的路,喜欢延迟享受,可以坚定的做我认为正确的事情。(抱歉这段好自夸,自夸的原因其实是想表达,你选择的投资系统一定要和你的性格相Match,这样你才能坚持,因为每个系统都有其适应的市场)。
2017 年 11月,第四篇实证,我写到:
心理结构很难改变,一个再好的投资系统,如果不能适应自己的心理结构,不能给自己安全感,也很难坚持,自然就会出现动摇、怀疑、放弃。回到财富管理领域,了解客户的心理结构、判断客户的安全底线,给客户提供有安全感的投资策略就变成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现在回看那时的文字,我只是隐约感觉到「投资策略」与「投资信仰」或「性格」匹配的重要性,这是直觉,但没有深想。经过三年多的实践,我越发觉得这是一切的起点。
你是什么样的人,你看到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决定了你会具有什么样的投资哲学。如果你选择的投资策略背后的投资哲学和你的价值观不一致,那你会经常感受到拧巴、不舒服,也会在市场风格不匹配的时候无法信任「主理人」的操作,最终无法获得好的结果。
因此,在学习投资之前,我想你应该先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性格,找到自己的投资哲学。在接下来的过程中,这些投资中的知识会不断和你的价值观和性格互相印证并擦出火花,从而深深的刻在你的「认知」中。
说到这里,大家一个普遍会担心的问题是「大道」选错了怎么办?我曾经在《「寻找同路人」和「极度开放」矛盾吗?》中写过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至于我原来担心的会不会一路走到黑,我意识到是太高估自己了。这世界上的大道那么多,哪条都够你走很深了。「大道相同」、「可信度」和「惊奇度」可以让你在保持开放的同时,尽可能的在你坚信的大道上走的足够深。当然,即使这条路是错的,这也能帮助你心无旁骛、全力以赴、开开心心的尽快碰到南墙 ...
当你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性格寻找到自己的投资哲学,接下来就需要选择信息源来学习相应的知识。
这时,「少即是多」这四个字就显得无比重要。
我很喜欢芒格关于人类思维的比喻:「人类思维就像人类的卵子一样,人类卵子有一种排斥机制。一旦有一个精子进入,它就会完全关闭,不让下一个精子进入。人类思维也有严重的类似倾向。」
你看到的信息,表面上是「信息」,背后是人的「认知」的投射。他所写下的文字(或视频),是他看到的世界的样子。因此,其实你在筛选人。
无论是书、公众号还是人,找到经过时间验证的、或者信任的人背书的信息源,精读、反复读,同时敢于放弃大多数其它的信息源。这些需要深度思考和反复消化的信息不仅能加深你的认知,也会让你更加平静。
昨晚我看了南添老师在 B 站(up:南添的罗马大道)的直播,他自己筛选公众号的方式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打开公众号的文章列表,如果标题都和最近发生的热点相关,放弃;如果这些标题能看出是在用一个大纲和体系在讲些什么,可以加入关注列表」。
一个人可能什么都懂吗?不可能。如果所有的选题都跟着热点走,我想作者更在意的不是表达,而是热点背后的流量吧。
我的第三个感受是,投资中的「元知识」没有那么多,但每一个知识点其实都很深。找到「树干」和「元知识」,就像出门前先查一下大致的地图,非常重要。
用我写的投资有关的文章来说。
我写的「元知识」并不多,包括「股价的背后是公司」、「认清市场先生」、「认识并控制自己的情绪」等等。这是树干。
而在「股价的背后是公司」下面,会有更深一层的知识。比如「商业价值、社会价值、市场价值长期同步」、「公司的价值是未来现金流的贴现」、「如何给一个公司估值」等等。这是树枝。
在「公司的价值是未来现金流的贴现」下,则会进一步有「净利润和自由现金流的区别」、「资本支出前置」、「PE、PB、DCF、PS 估值方法」等等。这是树叶。
找到「树干」和「元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拥有鸟瞰的感觉,减少对「未知」的焦虑和恐惧,也能让知识沉淀得更系统。
用 LaoK 老师常说的话,学投资关键是要下场操练,在岸上是无法学会游泳的。
我前一段在微博推荐了陈海贤老师的一篇文章 —— 《为什么你听过这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在这篇文章中,他认为,道理是一些人走了很远的路才悟出来讲给你听的。你需要有相应的环境和挑战,才能获得与这些道理相匹配的经验。
巴菲特经常说「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但这个道理只有你真的在市场中投入了真金白银才能体会。
2015 年牛市顶峰、每天涨 5% 的时候你却卖出,你才算理解了「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2018 年底,各种坏消息扑面而来,你却坚定的补仓跟车,你才算懂得了「在别人恐惧的时候我贪婪」。
因此,我觉得学习投资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有知」亦「有行」,把「知」和「行」迭代起来,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强化认知,实践最终会把这些知识变成我们身上的一部分。
我很喜欢潇雨对教育的洞见:「教育是顿悟的瞬间」。
在《被讨厌的勇气》中,师父对弟子说:「你只能把马儿牵到河边,但不能强迫马儿喝水」。我最近在看泰戈尔的书,当谈到教育的时候,他说:「真正的教育不可能是强迫性的,应当自然而然地引发学生的智能,必须帮助他们将贮藏在内的无限的智能自然而然地引导出来。」
学习投资需要很长的时间。如果你认为听一门网上的课,读几本书,就能学好投资,你想多了。
还是拿「别人恐惧我贪婪」来举例。这样简单的 7 个字,当你从书上读到第一遍的时候,这不过就是 7 个字,它并没有被刻入你的「认知」。当你经历了 2018 年的钻石底,当你真的读懂了我当时写的那篇文章 —— 《Buy China. I am.》,当你真的克服了内心的恐惧「抄了底」,有一天,你可能会突然明白这 7 个字背后想说的是什么。
我要连续三周说到乔布斯在斯坦福的演讲了。其实我最喜欢的并不是 "Stay Hungry, Stay Foolish",而是那句 "Connecting the dots"。时间是最伟大的,你需要的是,漫长的时间、足够的信息浓度、知和行的迭代,最终你会把一切连起来,顿悟。
对了,我对「教育」和「学习」的理解,也是「顿悟」的过程。我把上面说的三句话和我们过去做的、未来要做的事情串起来,也是最近的事情。这不仅适用于学习投资,也适用于所有的「教育」和「学习」。
最后说说哲学。
我有一个发现,我观察到很多很厉害的人,无论是手艺人、公众号作者、投资人、企业家,都对哲学有很深的思考。我觉得原因是:「由艺入道」。任何一行做到最后,都会上升到「道」的层面。
年轻时听到芒格那句「40岁以下没有真正的价值投资者」,我是不服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来越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你看,又是时间和知识带来的顿悟)。
价值投资中很重要的一环是给企业「定价」,也就是去看一个企业的内在价值是多少。「定价」,只有两个字。展开一下:「企业的价值是未来现金流的贴现」,14 个字。可是你真的有能力看懂一家企业,能够估算出它未来的现金流吗?投资的时间越长,你会越敬畏这件事情。
唯一的办法就是不断学习、提升认知,包括像芒格建议的那样跨学科学习,最终上升到「道」的层面。再从这个层面去看企业和投资,你会有不同的感受。
有趣的是,大道相通。这些「道」层面的东西,除了投资之外,最终也能在工作和生活上帮助到我们。让我们「由内向外」,更好地把这些「认知」投射到代码、文字、产品上,最终也会收获外在的「薪水」、「股权」等副产品。
无
实盘投资周报第 135 期,最新的资产是 5,580,469.59,基金净值是 1.0880,本周增长 -0.16%。
最后附上最新的且慢截图(2020 年 5 月 15 日)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记录不代表任何推荐之用,仅作为自己的长期投资验证。投资者应保持独立思考。
声明:该文章系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登载该文章目的为更广泛的传递市场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请及时联系我们 zhicx#qq.com ,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