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岩:这一回,从门外汉到 80 分投资者

返回首页 孟岩 孟岩 2021-01-31 20:47:08 👍赞 (0)

你好,我是孟岩。

欢迎你来到《有知有行·投资第一课》。

当你打开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其实想先问你,也问我自己一个问题:知识经济时代,有关投资的课程数不胜数,你为什么要花时间来学习又一门课?

神经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脑在接收信息时,会先和自己已有的认知相比较,如果不同,大脑会启动情绪来对抗。

选择哪门课程,往小说无非是花一些时间,但往大说,其实是向我们的脑子中植入一些信息。而这些信息很有可能会排斥其它的信息。从这个角度说,选择学什么,听谁讲,其实非常重要。

我是谁?

因此,我决定先介绍一下自己。

我叫孟岩,从 2005 年开始学习投资,2009 年正式开始记录自己的投资业绩,长期投资业绩在年化 20% 左右。

我不是科班出身。

1997 年,我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开始了 7 年的学习。这段经历对我很重要,现在回想,它给我留下最大的烙印是我意识到我可以用代码和产品来创造一些这个世界上本来并没有的东西,给别人提供价值,直到现在,这依然是最让我兴奋的事情。

毕业后,我加入了 Sun Microsystems。Sun 是个人计算机硬件历史上最著名的公司之一,程序员们现在依然在用的 Java 就来自这个公司。

2000 年纳斯达克网络股泡沫中,Sun 的市值一度飙升至 2000 亿美元,股价高达 250 美元,可随着互联网泡沫破灭,到了2001 年底,仅仅一年时间,它的股价就跌到了 49 美元。

等到2008年,它的股价只有 3 美元了。我当时不懂投资,内心很好奇,为什么一个公司的股价可以在短短几年里迅速攀升至 250 美元,又迅速跌落回去?

Sun 历史股价 | 来源 Lee Devlin's Website

离开 Sun 后,我加入了微软。2006 年去西雅图出差,我认识了一个名叫 Remy 的法国同事。聊得多了,我才知道他是一个传奇人物。

他曾是著名网络公司 Infospace 的 CTO,2000 年纳斯达克泡沫顶峰的时候,身价暴涨,一度成为美国 40 岁以下最有钱的人之一。

当时,虽然他的股份由于锁定期没法套现,但有钱后的欲望可以提前支付,他通过抵押贷款等方式提前消费,购置了湖边豪宅、游艇、豪车……

最终,网络股泡沫结束,Infospace 股价暴跌,Remy 也欠了银行一屁股债,他没有选择破产,而是变卖资产,并到微软工作继续还账。

从 Remy 身上,我看到了投资以及资产配置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我意识到投资真的可能帮助一个人财务自由,但处理不好也会让人陷入财务窘境。

我的创业之路

2006 年,我注意到一件有趣的事。我的父母并不会用电脑,却自学了 Excel,每天记录更新基金净值,计算资产变化。和他们聊过后我才知道,2005 年大熊市时,由于银行的基金卖不出去,他们被「摊派」买了很多基金,随着股市慢慢回升,他们赚钱了,还赚了很多。

我从父母的行为中看到了需求,与两位同事 Robin 和 Louie 一起辞职,创办了一个基金理财社区——「财帮子」,帮助基民管理自己的基金账户,并可以在论坛进行交流。

当时正是一波 Web 2.0 的创业大潮,阿北的「豆瓣」、王兴的「校内网」,都利用「用户创造内容」来提供一种新的交流方式。我把这种方式借鉴到了投资理财产品上。

很快,我们的用户增长到 100 万左右,每日活跃的用户在 10 多万左右,是当时排名第二的基金理财平台。

我隐约觉得有些地方不对,用户每天来网站的原因是看自己赚了多少钱,但股市会一直涨吗?熊市来了怎么办?

后来的事情验证了我的判断,2007 年 10 月,在「迎接奥运」和「黄金十年」口号最响亮的时候,牛市走到了尾声,开始从最高点 6124 下跌,最低跌到 2008 年金融危机时的 1664 点,跌幅高达 72.8%。

现在回看,当时我们并不懂投资,也不知道基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而是把互联网领域很多「顺人性」的玩法搬到有些「逆人性」的投资上。我们发现自己追求的极致体验顺应的是用户的赌性,产品变成了帮助用户亏得更快、更多的工具。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我对投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系统性的学习。我阅读了几乎能找到的所有投资书籍,也是雪球最早期的用户。

我看过 K 线,数过浪,系统性地学习过「缠论」;我曾经整天看盘,因为使用杠杆爆过仓,也会整天手机不离手生怕错过重要公告和信息……

直到有一天,当我意识到真正影响股价的是背后的经济和商业世界,每日上下波动的价格不过是幻觉时,我逐渐建立了自己的投资系统,开始稳定地赚钱。

2015 年,我创办了「且慢」。这是继「财帮子」之后我的第二次尝试,与「迎合用户需求」不同,我更坚定而大胆地走了一条新路,结合投资者教育来做基金销售。

我们不做「基金净值估算」,没有「目标投」,也没有「排行榜」,而是首创了「基金跟投」的方式,帮助大家降低选择难度,陪伴用户长期持有,在这个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将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的大道传递给用户。

我依然在意用户需求,但更坚定地去寻找表面之下的真实需求。

2017 年 9 月的一个午后,为了更好地吃自己的狗粮(使用自己的产品),我开始写「孟岩投资实证」,通过每周一篇文章的方式来记录自己使用且慢投资的实盘业绩,并写下有关投资、创业的所思所想。

四年时间里,我和我的伙伴通过且慢、投资实证以及其它服务陪伴十多万用户学习投资,在熊市一起播种,静待企业价值的增长。

我们证明了,投资者教育并非不可能之事,我们可以和用户一起学习投资,共同成长,收获沉甸甸的收益。

2019 年底,我和我的伙伴们离开了我们一手打造的且慢,创办了有知有行,开始追寻自己的梦想。

十多年的实践,让我明白,我们挑选主理人、选择基金、做每一笔买卖,都是内在认知根据外界信息做出的选择和反应。我们获得的投资收益,只是这个选择的结果。

投资是认知的变现。投资成功,最终是因为我们变成了更好的自己。

财帮子、且慢、有知有行,从「工具、数据、论坛」,到「跟投、陪伴」,再到「知行合一、做更好的自己」……

以上这些,就是我一路走来的故事。

在这个信息过载的时代,我希望能提供一门不同的课程,但我知道「不同」是个结果,因为我不同,这门课才不同。

我并非科班出身,凭着自己的兴趣学习了投资,并且真的通过投资赚到了钱,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更重要的是,我发现投资是一个最好的修炼场,在一路投资的过程中,我也学会了平静、延迟享受、耐心,变成了更好的自己。

我打造过两个基金行业知名的产品,服务过上百万用户。在陪伴用户的过程中,我想我更明白你在投资时面对的困惑和煎熬,也更理解你需要学习什么才能获得良好的收益。

另外,我深知自己在文字、表达方面,还有很多不足,因此我邀请到我的好朋友,也是有知有行的股东和同路人——张潇雨老师,来和我一起写这门课。

潇雨老师一直在做投资和商业研究,是一个非常好的投资者和写作者,他在知识平台「得到」上的《个人投资课》和《商业经典案例课》共拥有近 20 万读者。

更重要的是,潇雨老师和有知有行拥有同样的投资理念和理想,我希望和他一起,用更好的方式,把这些投资理念传递给大家。

这门课有什么?

看到这里,如果你依然希望继续,那我就来讲讲这门课都会包含哪些内容。

现代社会是一个分工高度专业化和精细化的社会,我们不可能也没必要去学习所有的知识。生病了,找医生;有纠纷,找律师。投资是不是也应该如此?

这里涉及到「投资行业」一个很大的不同:作为用户,在绝大多数时间里,我们都无法评价给我们提供服务的人以及产品的好坏。

短期涨得好,不代表长期能赚钱。你看到的投资收益,有可能是牛市带来的,有可能是短期市场风格带来的,如果你不具备基本的金融素养(Financial Literacy),你就无法辨别这个结果是能力还是运气,更无法在将来获得这个收益。

更重要的是,即使你选择了好的投资产品,如果你不具备基本的投资知识,你也可能会经历「贪婪和恐惧」,在关键时刻无法拿住。

当然,我不是说要每个人成为专业的投资人士。《聪明的投资者》的作者、著名的投资大师本杰明·格雷厄姆曾经说过:

「投资艺术有一个特点不为大众所知。门外汉只需些许努力,便可以取得令人尊敬(即使并不可观)的结果。但是如果想在这个容易获取的标准上更进一步,则需要更多的实践和智慧。」

这门课希望做到的,就是正确地找到这「些许努力」。在我看来,它说的是:

我们希望通过这门课,涵盖这些知识,帮助你建立基本的能力圈,在投资上取得「令人尊敬」的结果。如果你有热情去探索更深,可以沿着有知有行的知识体系继续学习,慢慢拓展自己的能力边界。

邀你一起「共建」这门课

最后,我们也想向你发出一份特殊的邀请,请你一起「共建」这门课程。

与你在其他地方看到的课程不同,这一次,你不仅仅是「学员」,也是「老师」。

因为我们知道,只有那些用真金白银在投资中历练过的人,才更能感同身受每一位投资者真正渴望了解什么,有哪些实实在在的困惑。

我们希望你把这些困惑、思考和投资故事,在班级中与我们分享。未来,这些珍贵的思考很可能成为课程的一部分,点亮更多的同路人。

如果你准备好了,就让我们一起开始这场投资之旅。

声明:该文章系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登载该文章目的为更广泛的传递市场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请及时联系我们 zhicx#qq.com ,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