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进阶之道》有感

返回首页 2017-05-08 23:06:25 👍赞 (0)

注:此篇文章是我的好朋友林敏所做。林敏曾在招商银行总行财富管理部门负责产品多年,对投资和产品设计有非常深厚的功力。谢谢林敏。


----------------------------------------


《股市进阶之道----一个散户的自我修养》 读后感


作者是雪球大V水晶苍蝇拍。股票投资如果是一门职业过去更多接触的是职业选手民间高手也是有些意思的。


首先跟述一段作者的感受学习与不学习的人在每天看起来是没有任何区别的在每个月看来差异也是微乎其微的在每年看起来的差距虽然明显但好像也没什么了不起的但在每5年来看的时候可能也是财富的巨大分野。等到了10年再看的时候也许就是一种人生对另一种人生不可企及的鸿沟。。。


作者把投资分为三个层面正视投资投资之道的理解、发现价值(EPS的理解企业和行业的估值方法和理解市场(P/E的理解。对这点有感很多人在第一层对投资的理解上缺课过早地关注到后面的分析有点买椟还珠了。


作者对投资之道的理解挺有广度和深度涵盖了草根投资者普遍的问题也提出自己到看法。作者认为可以用三个维度将市场参与者水平分4个层级三个维度是敏锐的商业判断力对企业基本面、行业前景能深刻理解、对市场定价机制的深刻认识、具有强大的自我意识能克服人性弱点),四个维度是:1. 大家三大能力皆备),可以穿越周期创造业绩传奇;2. 在某一项很突出其它两项没有硬伤长期能有优秀回报只要活得长即使复合收益率不高也足以创造足够回报;3. 在某项很突出其它两项有硬伤业绩容易大起大落运气成分较大;4. 三项能力都很弱股市721赚中7亏的主力选手运气好见好就收是最好的结局。


与此同时作者对复利的接地气方面做出自己的理解。认为对于个体来说关键的因素是三个投入本金、收益率、持续时间。因此,1. 在基数小的时候投资并不是重要的事情适用于30岁以下投资者主要工作是积累投资知识实现主业带来的储蓄积累;2. 初具投资资本后在熊市低迷期间入市重仓集中持有优势企业完成原始资本积累;3. 目标从争取牛市弹性变成追求长期稳健增长杜绝任何剧烈损失的可能。


在行业和企业价值分析方面结合中恒股份、广联达、天士力、IBM、比亚迪等案例根据不同指标给出不少实践经验有兴趣的可以细看。从个人经历来看自己在这里需要补课地方不少这也是对集中投资的企业缺乏信心和理解的原因。


IBM的案例多说一句结合巴老的投资过去8年苹果、比亚迪、谷歌、亚马逊、天士力、广联达的月线其实可以发现很多启发。静态的优秀企业在什么情况下会逐步、一定程度丢失竞争优势。持有股票周期是1,3,5年和10我们需要看重的东西是什么对持有股票的持续观察需要关注什么。


在市场估值之谜的理解上作者对大周期提出了三个维度的区分方式相比美林时钟对国内投资感觉也是蛮本土化的):实体业绩企业分红率、市值占GDP)、宏观环境政策、货币和市场情绪将市场周期分为低潮期、模糊期和泡沫期。作者认为对以长期持有为主要投资方式的人来说认识观察市场的周期不是为了更好地动作而是更好的不动作。决定性地时刻是低潮时买入和泡沫时逐渐卖出其它时候持有是最好的选择。如果执行到位感觉作者是价值投资相对忠实的践行者。


身在理财金融行业中还有一些感触的地方是结合行业特征对财富管理、资产管理的感触。


1. 作者提出个人投资者比机构最大的优势是没有考核。這点非常认同。目前基金公司的考核特征已经将基金这个产品从供给端打造成一个非常短期的产品。所以企业基本面的短期变动都会显示得很快而长期竞争优势和价值创造能力则容易被忽视这也是国内价值投资土壤尚存的核心原因。是否也是巴老所称道的价值投资方式在美国长期仍有阿尔法的原因呢


2. 从市场供需角度来看财富管理市场需求是有的是大的也是模糊的。因此相对确定的供给就能更快地实现供需匹配例如过去的银行理财、高现价保险、信托和非标。但对于基金等标准资产投资来看则有点属于市场需求稳定或下降、市场供给增加但因为上述问题高品质的有效供给不足的状态。财富管理中有很大一部分功能是通过顾问和KYC,帮助客户匹配合适的投资标的和策略但由于有效供给不足以及渠道机构的利益动机导致大部分的匹配时不合适不恰当的。


投资者要的是什么能不能在供给侧有效地组织生产并实现供需匹配能不能对投资者的收益预期进行有效引导和教育会是渠道顾问服务的大挑战。


3. 对于投资策略构建来看个股和指数最大的不同是生命力。简单说就是企业会死掉但指数仍会存续。所以对于没有时间进行个股深耕的人来说指数基金、etf基金是合适的选择。如果把价值投资嫁接过来就是对指数的成分企业进行PBPE的分析综合来看处于低潮期的时候加大投资泡沫期的时候退出投资,53倍的概率还是有的。


一般来说估值处于低位的时候要不就是熊市后期要不就是业绩有大幅下调的预期如果是指数后者是可以通过时间来消化的所说的安全边际正源于此。


声明:该文章系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登载该文章目的为更广泛的传递市场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请及时联系我们 zhicx#qq.com ,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