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理解写作

返回首页 孟岩 孟岩 2020-11-21 10:48:02 👍赞 (0)

题图:角 | 摄影:LC

小时候很喜欢看武侠小说,经常在里面看到两个情节:一个是主角误打误撞掉进山洞里,发现洞中石壁上的绝世武功字画,然后练习、顿悟。还有一种更神奇,师傅和你面对或者背对而坐,把掌心直接对着你的胸口,把武功直接输送给你。

后来看《黑客帝国》,里面的情景也类似,当人们需要学习一个东西时,会躺在一种专门制作的设备上,把对应的知识加载到机器中,快速地输送到我们的脑海中,于是我们就完全具备了相应的知识了能力。

这应该是人类的梦想吧。

比起其它生物,交流是人类一个独特的很重要的能力。我们依靠语言、文字等方式来和其它人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学习他们的知识,和大家共同合作,这也是人类能不断发展,逐渐统治地球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是,交流哪儿有那么容易。语言和文字终究是模糊的,也有很多限制,而且那些被传递的知识,也需要别人体验后才能真正懂得。

最近每天写东西,写到怀疑人生。闲暇之余思想漫步了一下,今天就把这些有关「写作」的思考记录下来,算是一个总结。

沟通

写作沟通的过程,在我看来是这样的。

我们先用自己的双眼去观察这个世界,把我们获得的信息、知识,变成我们自己的一部分。在这个过程中,即使是面对同样的世界,每个人看到的也是不同的。我们的价值观、认知、情绪,就像过滤器一样,无声无息的筛选着信息。

然后,我们通过自己的笔,把这些认知也好、感想也好,写下来,变成文字。

脑海中的信息是无限的,而文字终究是有限的。当我写下一段文字时,其实很多时候我有一些没有落在纸面上的东西是存在于我脑海中的,我能看懂自己的文字,因为我具有这些背景信息。

最后是阅读的过程。

当我把文字发送给你时,这些我脑海中的背景信息就丢掉了,你需要用自己的认知、经验和背景去解读那些文字,试图去还愿、理解我在表达什么。

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作者用棒球游戏中的「抛球手」和「接球手」来形容这样的关系:当我写作时,不仅要考虑忠实地表达自己,更重要的是,我需要考虑我的接球手,也就是你们,我的读者们,是否能接的住我抛出的球。

我曾经用过另一个比喻,这就像是一个压缩和解压缩的过程:写作,是在用文字,把我的思考、认知、经验,压缩成文字;阅读,则是用你的认知、经验去解压缩这些信息

你看,即使在这段文字中,我用了两个比喻。其中之一是「棒球手」,另一个是「压缩和解压缩」,我写下这些文字很自然,棒球是我喜欢的一种运动,而学计算机的我,对于压缩和解压缩这两个术语也无比熟悉。但我相信一定有相当一部分读者没有办法能读懂这两个例子。这样就造成了信息的损耗。

写作是一种自我表达,但我相信大部分作者都希望希望能够把这些表达「损耗更低」地传送给其它人。所谓的白居易写诗后给老奶奶去看,其实想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吧。

这是我最近关于写作方法的一些「知」,「行」是什么呢?

比如尽量把自己的背景知识传递清楚,比如在写的时候有一个模拟的对象对着她讲话等等,我还在体会和学习中。

模糊

其实,模糊有模糊的作用。失掉了精确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偶然性。

刘慈欣在《三体》这本书里讲了三体人的故事。三体人不需要用语言,可以用脑波直接交流。因此,三体人的沟通效率很高,知识交换和积累速度更快。

结果是,三体人的科技高度发达。但是,他们没有艺术。

准确,就缺少了模糊,缺少了误会,缺少了冲突,而这是好的故事所必须的,这些也变成了那些伟大的音乐、小说、电影;准确,也失掉了偶然,正是偶然带来的随机性,催生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创新。

这周和一个伙伴聊天,说到他会被别人发到群里的一些话所困扰。

我觉得问题的关键是,大部分时候我们没有办法通过群里的几句话来判断对方的真实意图。

在你看到的那句话的背后,也许他在开玩笑,也许他在情绪上,也许他表达得不够清楚……

文字本来就是模糊的。很多时候我们的困扰,来自于我们在脑海中脑补了太多本来根本不存在的事情。

要么当面去证实,要么当作不存在。

限制

另一个体会是文字的「限制」。

我们把想法变成文字的时候,同时也限制住了这些想法。

本来一件事情,一个想法,有无限的可能性,可当我们把它写下来,命一个名字,写一篇文章,这些可能性也就失去了。

佛家说:不可说。

我原来一直没有明白这三个字在说什么,最近似乎有些懂了。

文字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无论多么用心和努力,我们也无法把我们的内心清晰无误地倾洒在一篇文字上。

更重要的是,知识可以学习,而变成自己身上的「认知」,终究要靠自己来体悟。

体验

有知有行曾经推荐过一篇陈海贤老师的文章(见阅读原文),里面有这样一句话:

「为什么听了这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不是这些道理不对。有些道理确实是金玉良言,是一些人走了很远的路才悟出来讲给你听的。可即使这样,它也没法变成你的一部分。因为没有相应的环境和挑战,你就不会有跟这些道理相匹配的经验

以我自己为例,过去的一年,我才更好地理解了「无限游戏」这四个字。

《有限与无限的游戏》这本书,我曾经读过几遍,但那些文字我仅仅是「读过」。那些人走了那么远路,悟出来的道理,我只是看一遍就变成自己身上认知吗?怎么可能。

当我去年写下这些文字时,更多是自我鼓励和期许:

人生最好是写就的剧本,拒绝意外;有的人则把人生看成一个「无限游戏」,他们同样努力,但更开放,接受各种可能性,并把这些可能性看成开启新「边界」的契机,愿意过「传奇性的人生」。

我内心处,并没有真地希望去面对各种可能性。

但整整一年过去,我们遇到了各种「意外」,这些经历让我意识到了「不确定性」本身的「确定」,也让我感受到这些短期看似的「意外」,事情背后和更长时间带来的好处和新的可能性,才让我真正读懂了那些文字——

那些表面文字背后,作者无法全部传递,需要你自己的体验才能获得的东西。

借用陈海贤老师的话,道理最大的好处是,当你到了那里时,你知道有人也来过,于是心生安慰。

最后

最后说个好玩儿的,一个朋友对我说:孟岩,有知有行在做最难的事儿。

我问为什么,他说:世界上最难的事儿有两件:一件是把自己的思想装到别人的脑子里,这是「有知」在做的事情,另一件是把别人的钱放到自己口袋里,这是「有行」在做的事情。

你看,两件最难的事儿,你们都做了。

其实,是,也不是。

我们哪有能力把自己的思想装到别人的脑子里。

「有知」在做投资者教育,但什么是教育呢?文字就是教育吗?看文章就能教育吗?做作业是教育吗?我觉得都不是。

我认为的教育是唤醒,是点燃,是陪伴,是顿悟

找到那些同路人,提供一个环境,陪着他们一起成长,期待我们共同的顿悟。

2、本周操作

3、最新净值

实盘投资周报第 162 期,最新的资产是 6,890,942.82,基金净值是 1.3435,本周增长 2.46%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记录不代表任何推荐之用,仅作为自己的长期投资验证。投资者应保持独立思考。

声明:该文章系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登载该文章目的为更广泛的传递市场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请及时联系我们 zhicx#qq.com ,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