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的话题是前半周的时候浮现在脑海中的。春节后,就当大家充满了对股市的担忧时,2月3日到2月25日,仅仅 17 个交易日,创业板指数涨了 28%,而中证半导体指数的涨幅更是高达 54%。久违的“神创”一词又重新回到耳边。
每次市场火热的时候,都会诞生很多的段子和金句。这次的金句里面,我最喜欢这句:“这股有业绩,不能买” 。2015 年牛市的时候,也有过同样意思的一句话,但当时用的字数明显更多:“如果炒股看估值,你就输在了起跑线上”。
今天我们先来聊聊业绩和公司价值的关系,再来看看这句话究竟在说什么,最后回顾一下 2015 年的故事。
希望对你有所启发和帮助。
一只股票的短期的业绩,和这个公司的内在价值,确实没有直接关系。
本质上,一个公司的价值是未来现金流的折现,是这个公司未来 10 ~ 20 年一共能赚多少钱。
从这个角度来说,一个公司现在有业绩,估值很低,并不构成买它的绝对理由。
假设一个公司的估值很低,但业务没有成长、甚至有所下滑,即使你以“烟蒂价”买入,这也未必会是一笔成功的投资。相反,如果一个公司现在正处在投入期,为了建立竞争优势,公司投入了大量的现金,造成了当期连续的亏损。但如果这样的投入能建立护城河,换来未来巨大的现金流回报,这样的公司无疑是具有巨大的投资价值的。
从数学的角度来看更简单,反正一个公司的价值是未来 20 年的总价值,前面不赚钱还能少交税,只要未来赚的钱足够多就可以。
亚马逊(Amazon)是典型代表,贝索斯疯狂的资本支出前置的打法已经向整个世界证明了“没有短期业绩的股票也有巨大的价值”。
我认为投资中最大的价值存在于“反共识的正确”。这里的“正确”是指长期巨大的价值,而“反共识”是指短期与大多数人看法相反、背道而驰。如果你能识别出一个大多数人都看不懂的,短期不断亏损、但建立了巨大的竞争优势的、长期能收获巨大现金流的公司,你一定可以赚大钱。
但我想说,这样的公司和股票是稀缺的。贝索斯疯狂打法的背后,与他本人极其深度的思考方式、第一性思考的思维特点、强悍的执行力甚至管理股东预期的能力都是分不开的,除此之外,也少不了运气的因素。
亚马逊、特斯拉、乐视,以及他们背后的贝索斯、马斯克、贾跃亭,现在来看分别是“证明成功的”、“正在证明的”和“证明失败的”,站在很多年前,你有足够的智慧和认知来分辨吗?
“投资不是数学,并不是看看估值就能炒好股”,这句话我非常同意。从本质上来说,研究公司意味着你需要从现在的蛛丝马迹中识别出公司未来的赚钱能力。当期盈利与否,只是这个蛛丝马迹的一部分。“现在没有业绩,但未来很赚钱”的公司,如果再加上当下没人看好,一定是一个好的投资标的。只是,我们也需要掂量一下自己的能力,看看自己是否真的能看穿这些。
另外,补充一下,这里说的是个股的情况,如果整个一个板块儿或者指数都估值很高,更有可能的原因是泡沫。
“这股有业绩,不能买”,这句话在 2015 年的版本是 “如果炒股看估值,你就输在了起跑线上”。
这句话的意思是,在股票炒作的泡沫阶段,如果你希望参与趋势去获利的话,应该选择“没有业绩”的股票。
从自身的逻辑上来说,这句话其实是有道理的。
2018年有一阵子炒作“芯片”行情,当时“格力”发布公告说当年不分红,宣布研发芯片。公告的第二天,格力一度跌停。
很多满怀希望格力能借“芯片”行情大涨的投资者很委屈,为什么有的股票只是芯片概念就连续涨停,而格力进军芯片却要跌停?
原因很有趣,因为格力是真的要做芯片。
股票也是“人以类聚、物以群分”的,股票的背后,是长期持有这只股票的人形成的共同的一些特质和预期。很多经验丰富的老股民经常所说的一只股票的“股性”,其实说的就是这个东西。
格力的投资者中,长线的、偏价值、保守的投资者居多,他们对格力的预期是“专一的空调行业巨头”,吸引他们的是格力的高品质以及独特的经营模式带来的高ROE(净资产回报率)。当他们认为格力开始多元化,甚至进军风险巨大的芯片领域,认为这些举措可能降低格力的护城河,带来不确定性的时候,就会选择暂时卖出。也正是因为这些人的“调性”,格力的估值常年在 8 ~ 15 倍 PE 之间波动。
“这股有业绩,不能买”,说的就是不能买这些股票,因为它“有顶”。15倍PE是顶吗?30倍呢?50倍呢?总是提心吊胆。如果一只股票没有业绩了,天花板反而打开了,反正也不看基本面,这样的股票对趋势形成的束缚更少。
我认为现在的科技股、半导体、新能源是存在泡沫的。但看到泡沫,并不意味可以预测泡沫什么时候破。
这太难了。
上面的截图是 2015 年 5 月的时候我发的两则微博。
太阳下没有新鲜事,不同的是,当时市场的热点是“互联网+”,而现在则是科技、半导体。
“上海一家中等基金公司的权益类总监还表示,其实,目前不少基金经理都在调整自己的投资理念,不能再如以往那样强调市盈率,趋势性投资已渐趋潮流,基金经理也该适应这个市场。”
这句话是不是很耳熟?最近是不是你也听到了类似的言论?
不过你千万别认为我在证明我提前预测了顶点。
写下微博的那天,创业板指数是 3234 点。我必须告诉你,我其实在创业板 2500 点的时候就认为泡沫很大了,当时创业板的估值是 80 倍。
后来,创业板一路上涨到 4000 多点。比我写下微博的当天,上涨了 24%,比我在 2500 点认为高估的时候,上涨了 60%。
我记着那段时间,市场参与者很关心的一个指标是创业板什么时候可以突破 110 倍市盈率,因为那是纳斯达克在 2000年 科技股泡沫的时候创下的记录。当这个记录被踩在脚下的时候,大家一片欢呼,因为已经没有什么可以束缚了。是不是和“这股有业绩,不能买”有神似的地方?
最终,创业板指数定格在 135 倍市盈率。
回看 5 年前的微博,发现我挺不淡定的。还是年轻,我现在已经不用感叹号了 。
事后回看云淡风轻,但在当时的情况下,当你自认为在做投资,但你完全看不懂的公司在疯狂上涨的时候,保持内心的平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今天趁写这个话题的机会回看了几个我印象最深的那些当时号称“颠覆传统商业模式的”的公司:
全通教育
乐视网
站在泡沫当中,你没有办法预测泡沫会吹大到什么程度。
但你可以去控制的,是不参与其中,也不让这种情绪干扰自己的投资系统。
在之前的周报里面曾经写过,作为股民或者基民,我们身上其实有双重身份。
一方面,我们类似于企业的少数股东,我们得到的结果,无论是分红还是隐含的盈利的增长,都取决于企业的经营。比如你持有的沪深300指数基金,相当于是间接持有了中国最大的300家上市公司的一部分。
另一方面,我们持有的是一份交易凭证,可以在不同的时间、按照不同的价格将其方便的卖掉。
随着股市交易变的越来越方便、信息获取变的越来越便捷,我们们越来越依赖于股市行情的变化,越来越忽略掉“少数股东”的身份,而不断强化了“交易者”的身份。
我很喜欢吃潮汕牛肉火锅。前一段看到一则新闻,我喜欢的“海记八合里”因为疫情的影响出现了现金流的危机。有些潮汕老板希望借机入股,但被海记的老板拒绝了。
当那些潮汕老板想入股海记牛肉火锅的时候,他们绝对不会说:“这生意能赚钱,我不买”。相反,他们知道这是一门好生意,会很赚钱(产生现金流),只是在疫情的影响下暂时出现经营性问题。如果有好价格的出现,会是很好的投资机会。
回到股市里,我们太容易忽略掉这个身份,只是希望自己买入后快速以更高的价格脱手。
经常被怼:“来股市是赚钱的,哪儿有那么多道理,能赚钱就行”。但就像我前两天所写的《如何建立自己的投资系统》中所说,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建立或找到和自己相匹配的投资系统和策略。利用市场趋势的强化赚钱的索罗斯式的投资,终究不是我所能驾驭。
最后我想借用上周三问答中一个朋友(奈斯兔)的留言来结尾:
“被割了这么多次,终于明白,我并不能挣到所有的钱,我只能尽可能多的去挣我能得的那一部分”。
2月26日:跟随长赢指数的最新发车
实盘投资周报第 124 期,最新的资产是 5,425,292.33,基金净值是 1.0577,本周增长 -6.33%。
最后附上最新的且慢截图(2020年2月28日)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记录不代表任何推荐之用,仅作为自己的长期投资验证。投资者应保持独立思考。
声明:该文章系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登载该文章目的为更广泛的传递市场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请及时联系我们 zhicx#qq.com ,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