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说,投资指数型基金是适合普通人的投资方式,为什么建议投资指数型基金的道理也讲过许多。那么,主动型基金呢?今天我们看一下来自用户@老麦,龚亮 提出的问题:听说过主动基金有很多缺点,为什么还有很多人愿意投资?主动基金可信赖吗?
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如何选择主动型基金?》,我认为选择主动型基金最重要的是选人。选对人,可以帮助我们拿到超越市场平均的业绩,但这对我们的要求也很高。
本期问答,我邀请到了我的好朋友马硕来回答,他是畅销书《基金投资说明书》的作者,还曾制作了大量关于基金投资知识的学习视频,同样是一位理财教育的践行者。
希望他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给我们一些启发。
大家好,我是马硕。非常感谢孟岩对我的信任。首先这是个非常好的问题,而且相当重要。
就像贺岁片《没完没了》中,吴倩莲对葛优说:"你能好成什么样我不知道,你能坏成什么样,我还是比较清楚。"——看清缺点是产生好感并作出选择的基础,你必须理解一类产品的缺陷,才有可能坚定的选择它,或义无反顾的回避它。
主动型基金可信赖吗?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从它的缺点说起。
主动基金的缺点
谈主动管理基金的缺点,其实是和被动管理的指数基金相比的,我挑三个影响最大的说。
第一,整体换手率偏高。
根据一些证券公司的统计,主动管理的基金年平均换手率在300%以上,换手率高是换股频繁,换股频繁会带来更多收益吗?
数据是不支持的,我们姑且认为是中性,但高换手率意味着更多的交易成本,这些需要基金投资者承担。
频繁换股的原因是,一部分主动管理基金的基金经理会追求短期的业绩排名,选择做波段或追逐题材,这会让基金业绩表现不稳定。
第二,基金经理离职可能有不利影响。
主动管理的基金长期业绩受基金经理的影响很大。而我国公募基金的基金经理(权益类基金)离职率较高。根据数据统计,基金经理的平均任职年限仅3年左右。
如果基金经理离职,换另一个上来,对基金的长期业绩影响是不确定的。这个时候,投资者可能被迫面临再选择难题。
第三,运作费用(管理费+托管费)比被动管理的指数基金要高。
主动管理的偏股型基金的管理费在1.5%以上,而一般股票指数基金再高也是0.5%,场内ETF甚至能低到0.2%。
主动基金被选择的原因
有这些缺点,为什么很多人还买?底层原因简单且直接:业绩好,排名总是靠前。无论短期、中期、长期,主动基金的排名总是靠前的,这给了很多人信心。同时,销售渠道契合了人们的喜好,借助业绩排名推荐,也决定了人们更容易看到主动管理基金,更容易促成交易。销售机构为了生存和发展,几乎都不愿意放弃这种做法,而达到了纳什均衡(谁改变策略,谁就会损失)。说到这里我就很佩服孟岩,他很久之前就意识到用排名推荐是有很多问题的,并且身体力行的带着更多人选择更高一层的理性,这条路崎岖难行。是的。绝大部分的宽基指数基金,比如沪深300这种,由于成分股很多,分布在不同行业,导致股票持仓严重分散,所以它很难排名靠前,但也很难垫底。即便我们能偶尔看到指数基金被推荐,也是行业或主题指数,比如白酒指数,比如前一阵暴涨过的5G指数之类。但一定是涨之后业绩好了才出现在推荐里的。这是因为主动管理的基金,选股是由基金管理人决定的,行业主题可以相对集中的配置,也有很多主动基金在招募说明书中规定自己必须主要投资于某一行业或主题。所以某一类行情到来的时候,主动基金的业绩就会非常亮眼。而且这种情况必然发生,原因是主动基金数量太庞大了,它们的投资方向基本覆盖了所有主题和行业。无论股市行情如何切换,吹什么风,从概率上讲排名靠前的几乎都是主动基金。但也是由于股市风格常常切换,导致短期排名靠前的基金总是在换。
主动基金业绩不稳定的原因
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主动管理基金的业绩很容易变脸。Wind有数据表明,排名靠前的基金在下一年排名落到中等偏下,这是极大概率的。除了股市风格切换导致的业绩变脸,还有什么其他原因吗?总觉得没这么简单。排名靠前的基金在下一年里排名会下滑,这个是统计意义上的高相关,我们要去理解本质原因,然后才能知道如何解决,找到可以信任的主动管理基金。我们不妨想想,当一只基金业绩非常好,排名靠前(甚至获奖),将会发生什么?第一,基金经理获得很高的声望,他离职的概率就会增加,跳槽去私募的可能性提高了。换一个基金经理上来,对基金将来的业绩会产生影响。第二,基金经理不离职,基金公司为了更好的销售基金,做大规模,可能让明星经理“一拖多”——一个人管好几只基金,这会分散精力,对原来管理的基金是负面影响的。业绩优异的基金会出现在各大代销机构的首页推荐,更多的基民会购买,导致基金规模迅速变大。规模剧烈变动或大幅膨胀,会导致基金管理变得困难重重。同时,由于很多人是因业绩而买,所以当发现没赚钱,或开始浮亏,就会有很多人开始赎回,进而加剧规模变动。必须承认,投资中运气的因素占比很大,如果是靠追热点题材取得的良好业绩,那随着时间推移,这种运气会大概率回归均值,导致业绩趋向于平庸。基金追题材可能并不是主动行为,也有被动的情况。比如有些基金天生就是军工题材,低碳环保等,那么这些行情来了,必然会带动业绩提高。另外,有的时候基金业绩好,当时的主题甚至整体股市估值偏高,在那种背景下,股市也容易下跌。以上是导致主动基金业绩不稳定的根本原因,所以买业绩靠前的基金然后发现它变脸了,这并不是你运气不好,也不是基金故意坑你,这里面有很大程度的必然性。与其说这是主动基金的缺点,我更倾向认为这是宿命。这就是一个系统中“平衡回路”的强大作用,平衡回路是一种让系统恢复到平衡的力量。也就是说存在至少一种力量,让业绩好的基金的业绩向均值回归,当基金的业绩表现特别好,这个力量就发挥作用,把业绩拉回到均值,在你看就是业绩下滑了。
几点建议
理解了基金业绩的平衡回路,解决方法也就浮出水面:切断回路就能缓解症状。我们在挑选主动型基金时,那些基金业绩背后的、看不见的东西更为重要。这正是我们挑到可信赖的主动型基金的关键。像一些基金公司的整体投资文化就是长期主义,获得公司成长收益,比如东方证券资管的基金整体换手率都很低,这类基金的业绩中运气成分就相对较低。现在很多基金公司为了留住人才,减少一拖多的情况,努力提高整体基金的公司的研发能力,为基金经理提供尽可能的支持。一些基金公司也会通过股权激励留住人才,就在前几天证监会核准了东方基金的股权激励计划。买主动型基金就是在选“人”,如果基金公司可以留住人才,并且给基金经理创造良好的管理环境,那这种主动基金就靠谱多了。这几年,很多基金公司推出了定期开放类型的基金。这种基金几年里不能申购赎回,但有的可以在场内进行交易,这样基金总量就稳定了。这样对我们来说损失了一部分流动性,但给基金经理更好的管理基金创造了条件。并且很多基金会主动限制总的规模,这样会影响管理费收入,但长期来看是真的为用户着想。我们也可以通过选择“主题”,进一步减少不确定性,但前提是自己可以对主题的估值或前景有非常明确的认知。举个例子,消费主题的基金就比选一个无主题的好,因为"消费主题"的长期稳定性,增长潜力的确定性更高。另外,除非有特殊理由,我个人建议尽量回避选择"小主题"基金,比如类似军工,5G,高新科技。因为这些主题太依赖于风格热点的切换,并且这些主题本身的整体估值就很高,风险较大。以上是我的回答,希望能解答大家的疑惑,祝你投资顺利。
若你也有关于投资、商业、成长方面的困惑,欢迎通过点击公众号底部菜单栏的「我想问」继续提问,往期问答也可在这里查看。若你的问题被选中,为表达感谢,我会将200元奖励给你,感谢你提出的好问题。
声明:该文章系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登载该文章目的为更广泛的传递市场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请及时联系我们 zhicx#qq.com ,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