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获得反馈?

返回首页 孟岩 孟岩 2021-02-14 16:53:15 👍赞 (0)

题图:光  | 摄影:yusen

今年春节,好朋友 Gary 写了一幅字送给我。里面的内容,是我在推荐《有知有行·投资第一课》时写的最后一段话:

直面自我,保持内观。有知有行,自由生长。

这句话,也可以进一步缩写为三个字:向内求。

我之前写过《Inside Out,由内向外》、《Inside Out & Be aware,人生中最重要的两个认知》、《被讨厌的勇气》等很多随想,其实也都和这三个字有关。

但是如何向内求?怎样才能知道哪些缺点是需要改进的?

前一段和谭昊老师讨论瑞·达利欧的《原则》,这本书其实也是在讲「向内求」,而且给出了详细、具体的步骤,帮助个人和组织,能够系统化地进化和迭代。

在这些步骤中,他最强调六个字是「高质量的反馈」。他说,如果一个人的防御机制太强,动不动就要证明「我是对的」,或者在别人给他反馈的时候明显的抗拒和不舒服,那周围愿意给他反馈的人就会越来越少,他的进化速度也会明显变慢。

但是,什么是高质量的反馈呢?「听别人的建议」和「做自己」矛盾吗?

 

1

 

前一段课程快写完的时候,我开始报复性读书。

我花了一周的时间,连续读了三本与奈飞(Netflix)有关的书,其中两本是新书——里德·哈斯汀斯的《不拘一格》,马克·伦道夫的《复盘网飞》,以及一本老书——帕蒂·麦考德的《奈飞文化手册》。

我对奈飞著名的「自由与责任」的文化很感兴趣。从最早的光盘出租,到流媒体和订阅制,再到引入《纸牌屋》这样的神剧,最后到自己变成数一数二的制作公司,每个转型都艰难无比,但奈飞都做到了。在这个过程中,文化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如果你也熟悉奈飞的文化,你一定很听说过这些:「自由与责任」、「让大家出去找工作看看自己值多少钱」、「留任测试」、「Context, not Control」……

但我更想弄明白的是,这样的文化是如何打造的,以及我们是否能借鉴其中有益的部分。

这三个人中,里德·哈斯汀斯和马克·伦道夫是 Netflix 的创始人,而帕蒂·麦考德是 Netflix 的首席人才官、奈飞文化的奠基人,被硅谷成为是重新定义 HR 的那个人。结合他们不同的视角,我们也许能找到些线索。

看完这三本书,我觉得我能找到的奈飞文化最大的秘密,就藏在下面这张图里面。

20 多年的时间,他们始终在做这三件事。

1)提升人才密度:事情是人做出来的,创意经济时代,高绩效人才带来的结果是非线性增加的;

2)引入坦诚文化:让大家能充分地给予彼此真诚、真实的反馈,增加企业内部透明度;

3)逐步取消管控:取消休假、差旅、报销制度,取消决策审批,通过情景设定(Context),充分让了解更多信息的高质量人才,来做高质量的决策。

更高的人才密度、更充分流动的信息、更少的管控,形成了一个不断向上的龙卷风。最后,这些高绩效的员工,在信息充分的情况下,可以大胆去做最高质量的决策。这些高质量的决策,最终引领了一个又一个创新和奈飞的不断发展。

 

2

 

这三件事中,我最感兴趣的是第二点——引入坦诚文化。

毕竟提升人才密度和取消管控,看起来相对都比较「实」,容易执行。但推行坦诚文化可不一样,并不是领导说一句「大家都要坦诚」,我们就真的敢把肚子里面的话说出来。

在东方文化下,就更难一些。我以前也参加过一些「互相建议」的分享会,但听到的都是类似「你工作太拼命不注意身体」,「你应该把你的才华更充分地展示出来」类似的反馈。

Netflix 是怎么做的呢?

这三本书给了我答案,我把它总结成三个关键词:以身作则,打造环境,循序渐进。

企业文化的很多方面,都来源于创始团队对待彼此的方式,里德、伦道夫和帕蒂以及奈飞创始团队的其它成员,从头至尾都真诚地对待彼此,包括需要对方离开奈飞的时候。这些日常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在企业的文化中种下绝对坦诚的种子。

另外,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它需要大量的实际工作来落地。

拿「真诚、真实的反馈」来说,Netflix 做了这样两件事。

第一是指导大家,什么是好的反馈。

「你的代码写得太烂了」,「我觉得你的想法不切实际」,这些确实是反馈,但是好的反馈吗?

奈飞认为好的反馈应该符合 4A 原则:

「我觉得你的想法不切实际」显然就不是一个好的反馈,它没有建设性,也谈不上旨在帮助对方,更像是发表一个自己的主观感受,而这样的用词,大概率一下子就会引发对方的抵触情绪。

第二是打造一个能让大家说出心里话的环境。

奈飞的做法是要求直属领导和下属之间,有定期(比如一月一次)的 1on1(一对一面谈),并且在每次面谈过程中,有一个不少于 10 分钟的反馈环节,更进一步,这个反馈环节要包括「开始」、「继续」、「停止」三个规定动作。

比如说:「你应该开始更关注公司的业务,而不是只是做好手头的事情」,「你应该停止在信息不全的情况下做出武断的判断」……

当然,这只是奈飞反馈文化中很小的一部分,后来他们还引入了更多人参与的 360 度反馈环节,以及其它形式,都旨在让企业内部的信息更透明。

 

3

 

有「知」,也要有「行」。

有知有行能否借鉴奈飞文化中对我们有益的一些方面呢?我们决定从「引入坦诚文化」开始,更进一步,从「反馈」环节开始。

春节前,我和几个伙伴进行了上述的 1on1 环节,收集了大家给我的反馈。

我把这些反馈进行了一些汇总,提取了共性的部分,然后把大家反馈的原话用项目符号列在了下面,方便查看。

 

3.1 开始

 

第一部分是「开始」,是大家认为我应该做却没有做的部分,反馈主要集中在四方面:

1)打造高质量团队

2)站在 CEO 的高度考虑问题

3)做文化建设的落地

4)了解普通用户的需求

 

3.2 继续

 

第二部分是「继续」,也就是我做得还不错的地方,包括四个大项:

1)走出去,连接更多牛人,获取高质量信息

2)开放和成长的心态

3)打造 make things happen 的环境

4)把手弄脏,和大家在一线折腾

 

3.3 停止

 

最后一部分是「停止」,算是最「难接受」的部分。因为听起来显然是我做得很不好,需要立刻停止的东西,主要包括 5 点:

1)过多的自我感动、正面反馈

2)过多关注于「道」

3)纠结和模糊的决策

4)传递不清晰的信息

5)被具体的事情推着走

 

4

 

「知」和「行」真的不一样。看书得来的,和实践去感受并不是一回事。真的去做了,我们才能感觉到那些细微的感受,以及这个过程为什么能帮助到我们。

第一,面谈过程、反馈环节,以及「开始」、「继续」、「停止」的规定动作,仿佛形成了一个「场」,让大家可以把很多平时不太好说,或者没有机会说的话说出来。这是最珍贵的。我问了几个伙伴,大家感觉都很兴奋,觉得说出了心里话,面对面时彼此相对的眼神也更加真诚,不再躲闪。

第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盲点,给你反馈的人也不例外。大家都是从自己的视角,根据自己的信息来进行判断,并给出结论。因此这些反馈出的问题未必是「真实」的,你也不需要「迎合」所有人的建议。但是,重要的是,这些反馈像一面面镜子,照出了平时我们自己可能看不到的角落。

拿我自己来说,上面这些信息对我的帮助很大。整理的时候,经常有拍着大腿感到豁然开朗的感觉。而这些也会帮助我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做得更好,比如说:

我应该花更多时间走出去,去获取高质量的信息,去寻找高质量的人才;

我应该站在更高的角度考虑问题,避免被具体的事情推着走;

我应该开始做文化以及战略的落地,避免很多事情浮在空中;

我应该在走出去和思考的同时,更多把时间用在和大家一起讨论产品以及投资上,就像写课一样,把手弄脏;

我应该更系统性地看待组织和公司,避免纠结和模糊的决策;

我应该避免传递过多的信息,因为大家并没有足够的背景信息来接收,这样反而不如「少」而「精」。这甚至对我写文章也是有帮助的;

……

 

5

 

我之前推荐过 Basecamp 的创始人 Jason 和 DHH 写的《重来》,虽然 Basecamp 和 Netflix 在规模上有很大差异,但他们的文化有很多相像的地方。

在《重来》中,作者写道:「我们在公司上花的心思,与我们在产品上花的一样多。人们常在软件名后面加上数字后缀,标注出版本。例如,这是 iOS 10.1、iOS 11,等等,我们也是这样看待公司的。如今的 Basecamp 大概是 Basecamp LLC 50.3 了。通过不停地试试这个,调调那个,寻找最适合自己的方法,我们把它更新到了今天的状态」。

我被这句话击中了,一个人、一个组织的背后也有版本号,只是我们意识不到。

有知有行的 App 从 2020 年 8 月 8 日发布以来,经过了 22 个版本的迭代,现在的版本是 0.14.1 。很多用户反馈说,能明显地感知到这个 App 的进步和变化。

但是,还是那句话,事情都是人做出来的。一个会进化的 App,背后是一群不断在进化和变得更好的人。

「高质量的反馈」只是我们的第一步,我们已经开始形成「有知有行 0.5」版本的文化手册,期待我们也可以不断进化、迭代它。


6

 

最后,我们准备了一份有趣的礼物,有知有行的红包封面送给你。

祝你新年快乐,在新的一年里平安喜乐,自由自在。

Be yourself, but always a better yourself.


本周操作


最新净值

实盘投资周报第 174 期,最新的资产是 7,415,686.57,基金净值是 1.4458,本周增长 3.54%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记录不代表任何推荐之用,仅作为自己的长期投资验证。投资者应保持独立思考。

声明:该文章系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 登载该文章目的为更广泛的传递市场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请及时联系我们 zhicx#qq.com ,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